中读

酒馆中的萨蒂

作者:田艺苗

2018-02-28·阅读时长5分钟

7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26个字,产生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田艺苗)


( 巴黎的黑猫夜总会 )

1890年的时候,巴黎的黑猫夜总会就已经很出名了。画家罗道夫·德·萨利是这里的老板,他把夜店装修成哥特风格,爱伦·坡式诡异中透着俏皮的黑色幽默:深色护壁板上挂满了各式怪画,所有服务生穿着法兰西院士服,台上唱着不着边际的卡巴莱歌曲。舞台下,一眼望去,挤满了蓬头散发的文艺青年、奇装异服的艺术家和买醉的三流作家。

青年时代的萨蒂就在这里打工,为卡巴莱表演担任“第二钢琴手”。他留山羊胡,戴圆顶礼帽、夹鼻眼镜,穿小一号外套和脏兮兮的绑腿,每天傍晚手持一把长柄伞慢腾腾地晃到酒吧。这副邋遢样儿在他成名之后变得不同凡响。黑猫夜总会确立了萨蒂的早期风格。刚来蒙马特尔的时候,他一脸懵懂,一张过分安静的神经质的面孔。这里轻快地打开了他心里的枷锁,消除了他外省人的自卑,激起了他心里的“诺曼底的狡黠”与神秘主义激情。萨蒂在“黑猫”结识了德彪西,后来他俩都成了法国音乐的先锋。当年在巴黎,拉威尔、德彪西、萨蒂三位音乐家一字儿排开,形象鲜明,分别就是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

萨蒂一辈子喜欢在咖啡馆里喝啤酒,在酒吧里弹弥撒曲。据说他弹得不好,但喝酒出名,喝大了他爱吹牛,说德彪西的印象派来自他的指点。照萨蒂自己的说法,他曾对德彪西说:“法国人需要从瓦格纳作曲法中摆脱出来,因为这不适合我们。”“为什么我们不利用莫奈、塞尚、图鲁兹-劳特累克等人展示给我们的表现手法呢?”多么激动人心的巴黎啊,连酒馆里的闲谈都决定了艺术的未来。关于这个说法,后来让·科克托给了较公正的评价——“德彪西毫无创新,是萨蒂不断冒出新点子——他从火中取栗,德彪西再把它们卖给公众并从中渔利。”萨蒂后来因滥饮导致肝硬化,死于酒馆。

文章作者

田艺苗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248人

音乐作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武侠片已死?

从胡金铨到徐克

104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