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7分钟
速点预约,锁定专属优惠!
一年前,我去采访一位法国哲学家。他写过两本关于庄子的书。当他终于问到我对庄子的看法时,我虚弱地辩解道,我一直想读,但一直都太忙了。他用一种略带怜悯的表情看着我,说:“我明白的,中国人总是这样,你们有很多不得不立刻去做的事,却抽不出时间做一件真正重要的事。”
所以,我们这一期就来做一件很重要的事——读庄子!
为什么读庄子很重要呢?毕竟,这是一个活在2300多年前的人。关于他的生平,史书上的记载很少。
他的家世如何?
父母是谁?师从何人?
《庄子》真的是他写的吗?
他对政治的抗拒从何而来?
他在书中经常写到大海,他真的见过大海吗?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2300多年前的战国与我们今天的世界没有半点相似之处。那是一个残酷的乱世,诸侯割据,征伐不断,人命如草芥,但那也是一个哲学家群星闪耀的时代。当时的诸子百家,包括孔子在内,都关心如何在乱世中重建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但庄子不关心这些。
儒家讲礼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却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儒家讲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庄子却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儒家追逐世俗的成功,主张学而优则仕;庄子却说自己宁愿做一只在泥里打滚的活龟,也不做庙中供奉的死龟。
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相比,庄子更关心的是个体如何在乱世之中安顿自己的生命。他推崇的是像大海一样广阔的自由——不仅是思想上的自由,还有行动上的洒脱。这份对自由的推崇,让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现代人。
儒家也好,墨家也好,庄子并不认为他们是错的,或是活在幻象里,而是他们的道德视角过于狭窄,就像他的故事里讲的那只井底之蛙。这个故事估计每个中国小孩都听过:一只住在井里的青蛙向海龟吹嘘井中天地的宽敞,而当海龟告诉它大海的浩瀚无边时,这只可怜的青蛙瞬间崩溃了。
当渺小的个体遇见某种巨大的存在时,是会产生这种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崩塌。哪怕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早已远超庄子的想象,但他仍然能用一个小小的故事,如当头棒喝一般,令我们照见自己身上井蛙的影子。我们以为自己看清了世界,原来只是看到了井口一隅;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原来只是加固了牢笼。那些我们关于世界“本该如此”的假设原来是站不住脚的,而那些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信念原来是可笑的……
在这期专题里,我们选了9个故事,带你进入庄子的世界。
本期目录
一条超级大鱼变成了一只超级大鸟;
一只夏虫想要知道冰为何物;
蜗牛的两根触角上发生了战争;
一个人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却怀疑自己只是蝴蝶的梦影;
两个朋友在讨论一条鱼是不是快乐;
一个屠夫将杀牛的技艺修炼成了一门人生的艺术;
一只斗鸡去尽戾气与斗志,终于修成战神;
一棵古树给一个木匠托梦;
一个人的妻子死了,他却在鼓盆而歌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些故事读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庄子式的自由不是逃离(因为逃离常常是不可能的),而是一种视角的解放。世间万物千姿百态,视角亦各不相同。井蛙的视角固然有限,但贵在专注;大鹏的视角虽然高远,却失于细节。一个开放的心灵,应以万物的视角看世界,以鸟的视角,以鱼的视角,以树的视角,以石头的视角——一旦你从自己的井底跃出,世界会变得很大,你会看到全新的、充满趣味的可能性。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