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我儿子上初三,每次去秋游的时候,老师都会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带太多零花钱,二三十、五十一百就可以了。但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会偷偷给孩子多带点钱,万一他看到想买的东西呢?万一他跟大部队走丢了需要自己打车回来呢?但可能还有一个心思,是怕别的孩子带的多、买的多,到时候自己的孩子只能在边上干瞪眼。也许这就是“孩子要富养”的原因之一吧。但是我儿子他们去的游乐场,他说最好玩的项目是买东西喂鸭子,这样的话100应该够了。
比尔·盖茨会富养他的孩子吗?他离婚时发的声明中说,他跟梅琳达27年的婚姻,养育出了三个令人惊叹的孩子。他们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14 岁时他们才拥有自己的手机。“他们有零花钱,但当他们想要什么东西时,必须把它写在愿望清单上,也许他们的祖父母或我们会在他们的生日或圣诞节送给他们。”
他跟妻子的育儿原则来自一本书,叫《爱与理智》,这也是盖茨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书中对于如何安排孩子的零花钱,有一项规则是,不要坚持让孩子省钱,“如果他们把钱藏在柜子后部的鞋盒里,留到长大后再用,那么他们就无法学会用钱。他们必须经历浪费钱之后发现自己没钱了,才能学会如何使用钱。”其次,只要不违法,他们可以随便花自己的零花钱,“可以用钱雇别人做家务,甚至可以雇保姆,但如果钱花完了,到下星期以前拿不到零花钱。”
关于家务,“当孩子们到了能独立做事的年龄,比如上幼儿园或者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应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收拾自己弄乱的东西,帮助父母打扫自己的房间。到了三年级之后,应该学会洗碗、扔垃圾、用吸尘器打扫房间等。”
盖茨夫妇也有给孩子花大钱的时候。2016年,他们斥资3700万美元在佛罗里达州惠灵顿购置了一系列房产。因为他们的女儿詹妮弗是一位场地障碍赛骑手,而佛罗里达州的惠灵顿是美国的马术之都。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应该富养,大概是自己经历过匮乏的生活。贫困确实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导致他们对自身成功的能力缺乏信心,从而引发抑郁和焦虑。在贫困中长大的孩子身处混乱、缺乏秩序和失控感的环境中,持续接触不可控、不可预测的刺激会逐渐形成无助感。许多贫困儿童无法学会如何恰当地应对社交场合。但现在更多的是富养的孩子出现精神问题。
《泰晤士报》一篇文章写道:“上世纪九十年代,金钱无处不在。高年级的孩子开着闪亮的SUV自己去上学,有些低年级的孩子甚至有司机。每周二下午都会去滑雪。他们拥有所有物质上的奢侈品:卧室里塞满了各种电子产品,还有可以让他们整个夏天都泡在泳池边晒日光浴的大泳池。家长为他们支付各种时髦的课外活动费用,比如冰球课程或古代世界之旅。多亏了这些优秀父母的一流基因和不间断的鸡尾酒会,他们的后代不仅外表俊美,而且非常擅长闲聊——营造出一种他们魅力十足且适应良好的假象。然而,在这份魅力之下,却隐藏着近乎绝望的情绪;他们往往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这最终导致了普遍存在的青少年犯罪和抑郁症。”
富养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路透社一篇文章说,“家长们热切地为孩子寻求各种必要的辅导,以帮助他们在考试成绩、网球技巧或音乐表演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当孩子们获得各种昂贵的帮助时,他们便感到必须做到最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最佳。”
他们的日程太满了,“人生提供的可能性呈爆炸式增长。有太多事情可做,太多生活方式可体验,如果你足够富裕,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你。富裕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完全掌控着成败。人们越富有,就越相信自己能够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设计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开始追求完美。这是一种双重错觉,因为完全掌控和完美都是不可能的。”
富养的标配之一可能是外出旅行,“旅行对孩子来说真的很有益处。孩子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刺激中受益:新的风景、声音和玩耍方式。接触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可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情商。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航班延误、证件丢失——孩子们可以学会灵活变通、独立自主和耐心应对。度假往往能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旅行能给他们留下持久的回忆,一个甜蜜而平凡的瞬间,可以成为几十年的积极心理锚点:一段过往幸福和亲密关系的象征,在艰难时刻可以让人想起。”
但是,“让孩子见识世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带他们亲眼看看。每年仅仅让他们接触一周不同的文化,并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敏感、负责、包容的人——参观外国博物馆和餐厅也无法让他们成为见多识广的文化消费者。有的父母可能费尽心思把四岁的孩子送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结果却发现孩子只想待在酒店里玩iPad。”
能够富养孩子的父母往往事业很成功,自身也极具竞争意识,并且认为孩子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他们更有可能将有成就的孩子视为个人的炫耀资本。《特权的代价》一书作者玛德琳·莱文说,全职妈妈会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而那些工作繁忙的职业母亲,只有一些时间辅导孩子的作业或接送孩子上音乐课,而这些事情的重点都在于让孩子取得成就。
她说:“在这种追求成功的狂热中,父母没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分辨是非对错以及认识自我,孩子被剥夺了所有责任,人生选择全部由野心勃勃的父母替他们做主——学什么、跟谁结婚,甚至梦想什么。在他们本应发展个性的年纪,偏执的父母和充满勾心斗角的社交生活,扼杀了他们塑造真正个性的任何机会。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个做出选择、拥有情感、兴趣爱好、展现真我的部分——存在着令人恐惧的真空。”
“爱与理智”的育儿原则等于要理智地爱孩子,不能想着要给孩子扫清一切障碍,“因为见不得孩子受苦,就立即妥协,把孩子从磨砺中解救出来。这类父母热衷于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孩子们不用面对任何苦难与挣扎、不适与失望。”这将导致孩子在面对现实世界时,根本毫无准备、无所适从。
无论穷养还是富养,“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书籍、社交互动和积极话语的温馨环境”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大奢侈,其实是做一个无关紧要的父母”。
排版:球球 / 审核:同同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6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