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豆瓣开分9.0,今年最燃的视听神作为何是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0-12·阅读时长18分钟

70人看过
如果不是选择了作曲,汉斯·季默也许会是个非常优秀的导演或剧作家。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何雯晴

电影《银翼杀手2049》尾声有一段紧张激烈的动作戏,真相已经浮出水面,主角K又一次经历了自我认知的崩塌,命运已成定局,但还要为了完成内心的使命做最后一搏。汉斯·季默为这里提供了一段缓慢、庄严又极具力量感的旋律,甚至有些时刻称不上是旋律,嘈杂的电音叠在管弦乐的低音之上,像低沉的嘶吼交杂着轰鸣,再想到电影即将走向的结局,让人不由得心生悲悯。

《银翼杀手2049》剧照

几年前在电影院看到这段时,我就觉得惊为天人,在这里音乐不是对电影情节的解说,而是主角K的内心独白——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并没有改写世界的意义,也知道自己即将走向死亡,但他还是在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这里没有台词,但音乐足够说明一切。

汉斯·季默的旋律一般不复杂,他格外擅长把简单的旋律用合成器、管弦乐和打击乐来填充,在不同场景下加以不同佐料,音乐一响起,所有人都觉得“对了”。这就是汉斯·季默的魔力之处,他的音乐是为了电影而作,但并不服务于电影,与电影似乎有某种量子纠缠,像电影剧情的平行世界版。把配乐单独拿出来听,甚至有着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纪录片《汉斯·季默与朋友们:沙漠之钻》里,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在对谈环节提到了前面那段音乐,他说好的配乐关键在于好的合作伙伴,例如汉斯,他可以为正在发生的事情赋予另一层意义。当那段音乐配上电影画面时,在场的人都落泪了。

《汉斯·季默与朋友们:沙漠之钻》剧照

这部纪录片是汉斯·季默在迪拜的一场特殊巡演,中间穿插着他和电影人朋友们的对谈。脱离电影,汉斯在台上台下的表现解释了他为什么如此擅长用音乐讲故事,又为什么执着于讲故事。

电影开篇在迪拜的沙漠上,《沙丘》原声带的演唱者卢瓦尔·科特勒带来那段经典的女声吟唱。汉斯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自己是个“沙丘迷”,为了满足《沙丘》的世界观,汉斯甚至设计了新的乐器和语言为这个本不存在的星球构建音乐体系。被沙漠占领的星球、干旱贫瘠的环境、全宇宙争夺的宝贵香料资源,让汉斯在创作时就借鉴了很多中东和北非的音乐元素,在迪拜拍摄这部纪录片,又一次让人梦回弗雷曼人的沙海。

镜头切回可口可乐体育馆的舞台,《盗梦空间》里那段激烈追逐戏的配乐开始轰炸。这是我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电影配乐可以脱离电影本身,声光电的剧烈刺激让我一时间想不起来这段音乐曾经出现在电影的哪个桥段,投入到了纯粹的电子音乐世界里。汉斯的老搭档,传奇吉他手约翰尼·玛尔在对谈里说,汉斯的电影配乐固然厉害,但他骨子里是个电子乐大师和摇滚音乐人,合成器才是他的看家本领,他早就应该站上舞台,让人们看到他的这一面。

精通音乐会电影和舞台纪录片的导演保罗·达格代尔也很懂汉斯想要什么。舞台上的视听感官刺激被放大到了极致,不同声部的集中展示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刻出现,穿插其间的电影人对谈被处理成黑白,他把这部纪录片处理得本身就像一部艺术电影。巡演的舞台不同于我们都听说过的那种“多媒体电影音乐会”,声光电代替了电影画面,全程没有使用任何电影镜头来强行“回忆杀”,大屏幕上是实时切换的乐手特写,舞台上的音乐家是这场演出实实在在的主角。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创造,原本是非常经典的电影旋律,让人一听就能联想到画面和剧情,但音乐在这里主动又强势地冲击着人们的感官,过程中我不是忘了,而是根本来不及想当年大荧幕上发生过什么。

最有电影感的无疑是《角斗士》里流传影史的那首《Now We Are Free》,这首歌在夜晚的的沙滩上录制,整曲被囊括在一个摇曳的长镜头里,篝火和朦胧的雾气营造出一个美好的夜晚,南美管乐大师佩德罗·尤斯塔奇和电影原唱丽莎·杰拉德的声音美到极点,镜头游走在音乐家们的脸上,每个人都是以享受的姿态在完成这场演出。

可以看出,汉斯非常珍视他的合作对象。参与纪录片录制的大部分音乐家都是汉斯常年的伙伴,这些人不仅参与了他的巡演,很多都是电影原声带录制时的原班人马。汉斯说,在电影落幕之前,最后登场的演员就是这些音乐家,他们本身也是很好的演员,是电影完整世界观的一部分。《神奇女侠》开头是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郭婷娜的一段solo,郭婷娜是当下非常活跃的跨界演奏家,也曾多次参与汉斯的配乐工作,出色的眼神戏让人相信,在那个时刻她就是神奇女侠,琴声就是她的台词。

如果不是选择了作曲,汉斯·季默也许会是个非常优秀的导演或剧作家,他配乐的前提是人物和故事。《超人:钢铁之躯》里,为一位超级英雄配乐,汉斯选择了一架朴素到甚至有点走音的老钢琴:“故事的内核是超人永远当不了凡人,他唯一的梦想是成为克拉克·肯特,回到最单纯的田园生活”。当偌大的舞台上仅有一架老钢琴在演奏时,好莱坞爽片背后,超级英雄作为“特别的人”的宿命感像素描一样被呈现出来。随后打击乐、管乐和电音一层层叠加,老钢琴的声音变得若隐若现,超人的英雄感不断增强,紧接着电影里那首高燃的《If You Love Those People》响起,全体乐手都进入了超人的状态,尤其是炫到极致的吉他solo,格思里·戈万不愧是汉斯心中世界上最棒的吉他手。这是我认为全场最佳的编曲,一段十分钟串烧完美诠释了超级英雄的意义,过瘾之余,老钢琴带来的隐秘情绪一直伴随着观众的体验,带来额外的感动。

《沙丘》的主演提莫西·查拉梅在对谈里说,汉斯·季默的音乐是“timeless”的。很多流行音乐可以轻易把人带回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但汉斯的音乐带来的是一种情绪和处境。在拍摄《沙丘》时,甜茶常参考《角斗士》里的一首《To Zucchabar》,这是一支温柔而忧伤的曲子。他是厄崔迪家族新的话事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刚刚登陆新世界的少年,那种带有异乡色彩的苍凉、孤独又悲壮的情绪确实很贴切。这让我想到了汉斯为《珍珠港》创作的那首《Tennessee》,也是一段叙事性和情感张力并重的旋律,在很多需要煽情的场合,我的脑内都会自动播放这段旋律。

汉斯和很多大导演都是惺惺相惜的关系,诺兰就是其中之一。星际穿越》创作时,汉斯甚至不知道这会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唯一的素材只有一封给父亲的信。诺兰要激发汉斯最真挚的,发自灵魂深处的创作。《星际穿越》若是摘掉宇宙叙事的帽子,本质上是一则非常温暖的亲情故事,汉斯很好地领会了诺兰的意图,S·T·A·Y主题不断出现的两音动机像一对父子之间的问答,几乎出现在所有需要烘托亲情的镜头里,比如那场经典的玉米地追逐。对宇宙场景的呈现,汉斯依旧延续了极简风格,用配器和音效武装绵长的旋律线条,令人印象深刻的管风琴也是汉斯和诺兰默契的选择。

纪录片里,汉斯和导演保罗把《星际穿越》的拍摄地选在迪拜世博会的主场馆Al Wasl Dome,巨大的穹顶投影出宇宙的效果,几段出现在宇宙场景的音乐被重新编曲,合成器模拟管风琴的音色,再加上女声空灵神圣的吟唱,我认为这是最能代表汉斯·季默风格的一段编排。值得一提的是舞台侧面,一台电钢琴和刚才出现在《超人》里的老钢琴对弹,像极了最初那封信里的父子对话。

汉斯·季默始终认为,音乐不是电影的配角,在跟朋友们的对谈里,“同频”这个词反复出现,电影先是创作团队对一个故事蓝本的同频,再是戏里戏外两个多小时的共振,而音乐在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剂。影片的压轴曲目是《狮子王》,Lebo M亮相,生生不息的旋律响起,舞台上下开始狂欢;狂欢过后,《盗梦空间》那首经典的《Time》让一切归于平静,大屏幕终于出现了电影元素——那只代表梦境的陀螺,随着音乐,陀螺停下,梦境醒来。即时音乐轰炸的声光电刺激,和音乐带来的对电影画面的回忆,就像几重层层递进的梦境,仅仅是音乐的串联,却带来了比电影还浓烈的情绪升级。

最后一位出现在对谈环节的是横跨多界的音乐人和电影人法瑞尔·威廉姆斯,是汉斯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也是怂恿他开启巡演的好友之一。汉斯向好友提到,自己曾经脑补出一个名叫多丽丝的女孩,甚至为她构思了身世和职业,她疲于生计,没什么时间享受生活,走进电影院是每周唯一的消遣。每次创作时,汉斯想的不是如何满足导演和电影公司的要求,而是怎么做才能对得起多丽丝两个多小时珍贵的休闲时间。Music的词根是缪斯,从诞生之初就与灵感和创造力息息相关,汉斯·季默心中的缪斯是一个以电影为全部消遣的普通女孩,这就是他为什么执着于讲故事。

《汉斯·季默与朋友们:沙漠之钻》在我看来是最符合“音乐会电影”这个概念的作品,在音乐和电影两个维度都很成功。被重新编曲的音乐每首都像电影的精简版,但又好像另外一批演员讲了一个新的故事,保罗·达格代尔绝佳的镜头审美,也赋予了每首曲目最佳呈现。甚至取景方式也像电影一样,迪拜的各个地标都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有人批评台上的乐手们妆造和表现都太过“刺眼”,还有人说中间的对谈画蛇添足,打乱了音乐会的节奏。我却觉得这两点正是“电影”的点睛之笔,让原本藏在大荧幕背后的人鲜活了起来,你可以看到原来乐手也有如此的表现力,以及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作是件多么快乐的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雅婷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5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