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月满福至,酒聚千年:人间烟火,不过是酣畅一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2分钟

65人看过
美酒聚福,福满人间

“有福”是中国人最真挚的祝福,它承载着对长久平安的期盼,对团圆相聚的向往。从古老的祭祀仪式到如今的节日欢庆,“福”的内涵不断延伸和丰富。欢聚的宴席上,盛满了中国人对“福”的所有期待。而每个聚福的场景,大抵都与一杯酒有关。

 

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酒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媒介。敬天地时,它装着对顺遂的祈愿;庆团圆时,它盛着对相聚的珍视,把抽象的“福”,酿成了可碰、可饮、可传递的温度。



福字藏千年

3000年甲骨文遇见3000年成都


文字是历史的活化石,每一笔刻痕都藏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若要寻中国人“福”意的源头,甲骨文里那枚“福”字便是最好的钥匙。


“福”是典型的会意字,左边的“示”像隆起的祭坛,象征对神祇与祖先的敬畏;右边的“酉”则是一只饱满的酒器,盛着琼浆。两部分合在一起,勾勒出最原始“福”的形态,是文字中藏着的酒密码。酒与福,从文明萌芽时便缠绕在一起,成为无法拆解的文化基因。


西周时期,德方鼎铭文上的“福”字


三千年前的周代,这份基因被写进王朝礼制。周武王平定天下后,率百官以美酒祭天,祷祝百姓“五福临门”。“五福”者,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是人人期待的福祉。


四川博物院展出的东汉羊尊酒肆画像砖


当中原的祭乐响彻黄河流域时,西南成都平原上,水网密布,百谷生长。《山海经》称这里为“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华阳国志》赞其“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播种、收获的轮回,生产力水平逐渐稳步发展,掌握酿酒技术的蜀人有了丰腴的粮食,年年岁岁酿出粮食精华,庆祝农业的兴旺,家畜的繁衍。


这一点,古蜀大地上有无数实物可以见证。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中,铜尊肃立如礼器,陶盉带着温度:半圆形口沿伸出管状短流,三袋状足中空可盛炭火,正是温酒的绝佳器具。


考古学家推测,蜀人聚集在鸭子河与马牧河环绕的城邑里,用这样的器具温煮着本地特有的“酴醿酒”。据《齐民要术》记载,这种蜀地独创的酒以流水渍麦曲,和大米蒸煮而成,甘辛如蜜。凤鸟起舞的仪式中,温热的酒液被斟入青铜尊,敬予天地神灵。成都平原早已成为酒文化的沃土。生活、信仰与酒交织,祭坛祈福的酒,也慢慢有了人间的温度。


三星堆出土的古老温酒具:陶盉


这份温度在岁月中不断延续。


汉唐时,蜀酒随丝路驼铃远播,成为西域商客眼中的“东方佳酿”;魏晋年间,成都坊市酒肆林立,沽酒的幌子在街巷中摇曳,人们用酒迎宾送客、节庆祭祖。到了明清,水井街酒坊的兴盛,为这份传承留下实证。


1998年,考古学家在成都的水井街地下,发现了近280平方米的酿酒遗址:明代晾堂用三合土铺就,中高周低便于排水,红砂石转角处刻着“台”形符号;清代酒窖呈斗状,内壁抹着纯净黄泥,有酒窖更是从明代沿用至今,窖泥中仍存微生物痕迹。


成都水井坊博物馆


出土的陶瓷器,以酒具最为丰富,专家根据出土酒具类文物众多的情况,推测此地乃是“前店后坊”的布局形式。少数瓷器内底或外底有题款,“永保长寿”“古”“福”“吉”字样的吉语,直接将酒与福意绑定——后坊飘出酒香前店沽酒欢聚,酒从敬神的祭品彻底变成了聚人的“暖物”。


从三星堆的祭祀礼酒,到水井街的市井酒香。3000年甲骨文与3000年成都的相逢,福运弥漫在酒中,流转千年。




万千烟火入杯盏


若说古文字里的“福”是刻在龟甲上的庄重,三星堆的美酒是祭台上的虔诚,那在成都的千年时光里,酒早已从敬神的献礼走进街巷烟火,浣花溪畔的诗行里酿着清雅,水井街的酒旗旁飘着暖热,“福”的意涵也从天地神灵的祈愿,变成了人与人之间可触可感的日常。


文人雅集之上,杯盏交错,豪情入诗。蜀地产美酒,自古多诗人。文人饮酒,从不为醉,而为借酒寄情,化人世烟火为千古诗文。酒带来的是文缘共鸣的“文运之福”。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引卓文君私奔,在临邛开起酒肆,青石板路上的酒香里,藏着才子佳人的情意,开了蜀地“以酒载情”的浪漫先河;扬雄居成都,潜心著述,若有人想登门请教,必得“载酒问字” ,一时传为美谈;杜甫客居蜀地,尝过成都的温酒便念念不忘,甘醇的滋味让他不再寻别处佳酿;李商隐送友人往西川,忍不住叮嘱,成都是“酒垆擅风流”的地方,去了定要醉在那烟火里……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些诗坛巨擘,无一不被蜀地美酒俘获,借酒去心防,知己对坐,杯酒下肚,诗兴随酒香翻涌,山河与家国间缱绻的情意,都落笔成章,亏得蜀地千年未断的香醪。


到了宋代,成都酒市更加繁荣,酒肆林立,满城酒香。南宋诗人汪元量写,“锦城满目是烟花,处处红楼卖酒家。”雅者,美之至也。雅集有酒,便有了山河入诗的清欢;俗世,人间烟火。市井有酒,便有了诗人张蠙笔下“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的喧闹,呼朋引伴、邻里团圆欢愉,皆由酒而生。


北宋赵佶《文会图》中以文会友饮酒赋诗的场景


 宋画《夜宴图》


比起文人雅集的清雅,成都的市井酒肆里,更藏着“聚福”的热闹模样。


明清时的水井街上,大抵总能看见酒坊前挂着的红布幌子,风一吹,水井街酒坊的招幌墨字便晃悠悠的,像在招呼过路人。


后坊里,酿酒师傅正把蒸好的酒糟摊在晾堂上,热气裹着酒香飘出来,顺着街面能飘出半条巷;前堂里,打酒的百姓排着队,竹篮里装着刚买的酱肉,手里攥着几个铜板,要打一壶酒回去,给晚饭添些滋味。有街坊邻里凑在八仙桌边,就着一碟花生米,你一杯我一盏地喝着,说的大概都是些家长里短。酒坊老板也乐得增添这细碎的欢喜,“酒满福满”,给客人打酒时总要溢出来些。中秋时节,酒肆更是热闹非凡。


今天成都的酒肆茶坊依旧热闹,这是成都最寻常的烟火气


花开不败在蓉城,自唐宋起,这般“前店沽酒、后坊酿酒”的日子,便是成都最寻常的烟火气,也是最踏实的“聚福场”,团圆时,酒是庆祝;送别时,酒是牵挂;即便是最寻常日子里,一杯酒也能让平淡的时光多几分暖意。


古窖池里的酿造技法依然是活态的传承


市井欢聚,就这样在成都酒肆的“前店后坊”里氤氲开来。这也是水井街酒坊600年活态传承的原型。前堂酒旗招展,后坊酒香弥漫,月下百姓以酒贺团圆、祝安康,酒坊成为“市井聚福场”,印证“团圆是最大福气,福气里少不了一杯酒”的民间智慧。


万千烟火入杯盏,酿的是酒,藏的是福,而这份“美酒聚福”的心意,也随着成都的时光,慢慢沉淀成这座城市的底色。




福酒共融,同赴今日之约


这份流淌了 3000 年的蜀地福酒文脉,终究在杯盏里有了新的回响。


作为水井街酒坊的传承者,水井坊从未停下“以酒承福”的脚步:它接过 3000 年蜀地酿酒技艺的接力棒,守着600年“前店后坊”的聚福基因,把“美酒聚福”从历史的书页里,延续成了当代人触手可及的生活仪式。


点击观看视频


酒不只是琥珀色的液体,更是连接古今的情感纽带。600年前水井街酒坊的前堂里,百姓沽酒贺丰收、文人举杯话家常,酒坊是市井的“聚福场”;600年后,水井坊依然延续这份初心,它懂现代人对团圆的期盼,懂亲友间传递心意的迫切,更懂传统文化需要在互动中焕新。于是,当中秋的月光再次照亮成都的街巷,水井坊联合微信礼物,以“919聚福节” 为引,让千年福酒文化有了最鲜活的当代表达。


这份鲜活,藏在扫码的惊喜里。


从即日起,消费者打开水井坊美酒开盖扫码,就能领取专属聚福卡。聚福卡上印着“阖家团聚、事业顺遂”等六大福运,可兑换多重惊喜好礼。小小的福卡,让“喝美酒”变成了“赢福气”,让独自品酒的时刻,也有了与他人相连的暖意。喝福酒,赢福利,送福愿,整个中秋,越聚越有福。


滑动查看更多

水井坊专属聚福卡


而当9月19日盛典的开幕当日,水井坊将同步上线微信礼物“聚福会场”,用户可直接购酒,更能以“赠礼”形式将福意传递给亲朋好友,让福气在人际间流转。


线下,水井坊从成都春熙路出发,在全国近20座城市同步开启“聚福街”,消费者可在沉浸式场景中趣味互动,挑战胜利将赢取福利,让600年酒坊聚集的福意触手可及。



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藏着“以酒传福以酒聚福”的心意:扫码领的不是卡片,是对生活的美好期许;线上赠的不是酒,是跨越距离的团圆约定;聚福街里玩的不是游戏,是对千年福酒文化的亲身感知。水井坊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所有人:“美酒聚福”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能在扫码时的雀跃里、赠礼时的牵挂里、逛街时的欢笑里,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幸福。


福酒同源、月满福满,水井坊此举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福酒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当代焕新。它巧妙地将品牌嵌入到千年文化叙事中,让精神层面的传承,在物理空间上找到了载体,同时也延续了一杯美酒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文化与情感的神奇纽带。



“美酒聚福”,不只是一句祝愿,而是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承3000年福运,水井坊以蜀地酿酒技艺为基、以600年酒坊文化为魂,让古老福运在扫码赠礼、街巷欢聚中焕新。这个中秋,饮下的不仅是水井坊的醇香,更是流淌千年的福意:月满时,酒满杯,福满人间。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五布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水井坊、互联网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4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