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28·阅读时长16分钟
这是电子厂的第204篇原创
晚上八点,夏夜的某北京某烧烤店内人声鼎沸。大爷们围坐在一桌上,聊着伊朗与以色列的局势,几瓶泰山原浆下肚,刘大爷终于憋不住了,开始向邻桌的女孩发出了拷问:
“你这酒,包装上写着茶啤,是茶和啤酒勾兑的吗?这不跟往二锅头里泡枸杞一个路子吗?”刘大爷端详了半天茶啤罐子。
“你们喝的酒,又苦又涨肚。我们这个酒连喝三罐都不打嗝。”赵梦端起山水画配着英文字儿的中式茶啤罐,和大爷的扎啤杯碰了一杯。
物理层面上,这是罐子和杯子的一次碰撞,但在产业维度里,这是啤酒江湖里的生态位大碰撞,它撞出的事实是,新中式茶啤,正挥舞着国风大旗,进入了中国人的各类饮用品场景里,正有把大爷的烧烤摊和女孩们的闺蜜局一锅端的趋势。
毕竟,新中式茶啤解腻回甘的口号可以让烧烤店老板放心地大批进货——其绵密的口感,可以掩盖自己店里的串儿味道不算好的瑕疵;
酒精度只有3%左右,微醺神酒,热量还比奶茶低一半。简直是为那些不太能喝的女孩们量身打造的;
此外,就算喝醉后抱着山水画风啤酒罐哭,也总比抱着绿棒子哭体面多了吧?”
“喝这个酒的心路历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闭环,就是说一瓶的时候晕乎乎的,感觉自己的五感被打开了,第二瓶的时候就哭着喊着要找前男友了。其实再多喝一两瓶是容易断片儿的,断片了之后第二天你会给闺蜜发微信说谁再喝谁是狗。然后到了第三天你会给她继续发微信说喝不喝酒?狗狗也是要喝酒的啊。”赵梦说。
去小红书上看看吧,新中式茶啤已经引发了某种情绪种草学——2万余篇笔记中,许多都在讨论茶啤中的各种口味哪个好喝,底下评论都是“被茉莉花味硬控”,“姐妹原来口味和我一样”,“我在澳大利亚,能不能帮我寄一瓶西湖龙井到布里斯班来?”
笔记里人均微醺女孩,看着酒量都不错,也许现实中喝两罐就抱着猫哭了——反正,新中式茶啤在社媒上,有点情绪滤镜那意思,捧着它红着脸出镜的女孩,大概率都是嘴硬心软的主儿。
再去抖音上看看吧,那些卖酒的直播电商主的高频词是“信阳毛尖味!喝一口穿越到茶山!”还有的咆哮着“三香合一”,的确,任何一款新中式茶啤可能都富含麦芽、茶、酒花的三重香气,这个卖点是紧扣着新中式啤酒这道题展开的,富含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缘分写在三生石上面”这般的中式生活美学。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突破800亿元,年增速超30%,其中“中式创新”品类占比从5%跃升至18%。其中,去年“双11”期间,京东超市数据显示,茶味啤酒成交额同比增长5324%,1919酒类直供平台的茶味啤酒销量更是同比增长了10390%。
那么,假设2023年1919平台双十一卖了3000瓶,那2024年它的销量是三十二万瓶,除以1440分钟(24小时),相当于每分钟能卖出216瓶茶啤。
再根据《云酒头条》报道——金星啤酒旗下信阳毛尖等中式精酿消费者中,女性占比近60%,那么这说明,每分钟,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有130个左右的女孩在被妈妈问:你为什么对着酒瓶子傻笑?
这款金星啤酒旗下的“毛尖茶啤”更离谱:上市3个月,啃掉了河南8.9万斤信阳毛尖茶,震惊了毛尖圈,毕竟,9万斤茶等于4500万克,算4克泡一杯茶,这个量都够泡1500万杯茶了。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靠着主打的“信阳毛尖茶啤”在开播首日便卖出6吨酒——想象一下吧,就这一天,卖出了满满6吨的中国茶文化自信,啤酒消费者们得把这文化自信都喝出点眩晕感来了。
随后,山东英豪把桂花乌龙、正山小种等不同的茶叶品种融入到啤酒中;青岛崂世家,针对养生场景上新红枣金骏眉,强调暖胃不上头——据天猫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包括茶啤在内的精酿啤酒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啤酒大盘,其中茶啤作为新兴细分品类增速领跑风味创新品类。
据统计,2024年国内新增茶啤产品超过50款,中腰部品牌贡献了70%以上。
淘天集团酒行业总经理张则元认为:“茶啤的爆发本质是来自需求侧驱动下的品类细分红利。当前在供给侧,主要是由区域老牌酒厂的产品创新拉动销量,仍处于‘大厂试水、细分探索’阶段,新品牌仍有入局空间。”
这么总结一下吧,茶啤火爆,这也算是种国潮复兴了,地方品牌们如今抱团进场,供给方的整体趋势是,大厂试水,小厂搏命,新品牌裸奔入场。
与此同时,不只是酒类品牌在发力,盒马、胖东来等零售商也闻风下场,以自有品牌、联名定制分一杯“酒”——盒马的中式精酿产品矩阵包括龙井鲜啤、柠香单丛鲜啤等茶味精酿,也包括冰糖葫芦味鲜啤、绿豆爽啤酒、暖姜西打等中式特色风味。
餐饮巨头海底捞也随之发布了龙井精酿
低卡微醺、社交悦己,新中式茶啤在这两年触发的关键词,与2018年左右兴起的“果味低度酒”如出一辙。而在这些类似关键词中,“年轻女性”也是再度出现的一个。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当前中国精酿市场已进入2.0时代,其增长主要依赖于女性消费者。新一代女性在社交中追求情绪价值共享,但又较难适应传统啤酒的口感,“新中式”精酿的风味创新恰好满足了其诉求。
今年5月,金星啤酒发布冰糖葫芦中式精酿啤酒。在此次发布会上,金星啤酒集团营销总经理吕晓鹏表示,设计该产品时,锁定的核心人群就是20—35岁的年轻女性。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精酿啤酒市场竞争激烈,以茶啤、果啤为代表的“新中式”增味精酿则是将传统文化、当地属性以及现代消费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真实触达了年轻消费群体以及女性消费群体,满足了上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我来把上面这些话翻译一下:
首先,茶啤的酒精度在3%-5%左右,低于普通啤酒的4%-6%。女孩们喝两罐不上头,还能清醒发自拍;
一些茶啤企业还推出了无酒精龙井小麦
茶叶中的茶多酚(抗氧化)、氨基酸(护肝)如今成了啤酒里的营养物质了,精酿茶啤便有了点“液体燕窝”的小小卖点。女孩们看见金星毛尖茶啤配料表里的每升含两克原叶茶,就可以开始自我催眠了:“撸串配它,罪恶感减一半”。
尽管酒精其实是会抵消80%茶多酚功效的。
无论如何,反正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健康,最好还是能建立在适当的放纵之上,新中式茶啤就给她们穿了件汉服般的戏服——它深知,女孩子们要的不是喝酒解忧、撸串果腹、或是永远不胖,她们要的是‘撸着串喝着酒还不胖’的那一点点错觉。
其次,当你看到一个女孩子在小红书上举着信阳毛尖茶啤的瓶子发文案说“讨厌啤酒的苦味”时,她其实想说的是“讨厌masculinism(男性气质)的酒桌文化”。
茶啤在这个时刻,用茶香一刀阉割了以往的酒桌霸权——女孩们微醺的时候,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一边听着男人们对自己的工作业绩侃侃而谈,一边砸么砸么嘴,皱皱眉了觉得太苦了。
“茶啤这酒啊,前调甜的像初恋,后调又微苦,像分手的时候,然后它3秒回甘,就像在告诉你,下一个一定更好”。赵梦又打开了一瓶信阳毛尖。
“再和你们直男透露一个点,我所有闺蜜都表示,这个茶啤它瓶身长,举着它贴着脸自拍显脸小。”赵梦打了个嗝。
再次,茶啤因其甜蜜的口感与低度数的特点,也正引发出了一场女孩们从陪喝到主喝的酒桌主权更迭。
“就拿我闺蜜来说,以前她老公喝酒,她在旁边陪着,还得给老公面子帮他剥点花生,不时还要陪着抿两口酒,现在我们在外头喝茶啤的时候,她老公在家带娃。”赵梦继续说道。
这就是如今围绕着茶啤,在女性消费群体里产生的某些真相:国风包装和长长的瓶身成了某种视觉社交货币,关于茶啤聚会的帖子越来越多,茶啤罐碰响的脆声,成了闺蜜间的暗号;
与此同时,茶啤恬淡的口感,将饮酒行为重构为了悦己型社交,茶啤弱化了“拼酒量、拼男子气概的传统酒桌叙事,凭借对“共饮氛围”的强调,重构了女孩们在酒桌上的角色。
酒桌文化就这么悄悄转场了,茶啤就这么改写着酒桌上的剧本,这场东方美学的现象背后,其实是茶啤的创新。
从目前厂商们透露出的资料可以看出,它并非简单地将茶与啤酒勾兑,而是通过冷萃锁香、茶麦共酵等精酿工艺,将东方茶文化里的文人雅趣基因注入了西方舶来的啤酒血液中,最终催生出了一种既承载着文化认同、又适配于微醺社交的“饮品”。
茶啤,顾名思义,就是茶加啤酒——对于生产茶啤的厂家来说,酿造过程中,如何保留茶叶风味,关键在于工艺创新。
比如,最具话题代表性的金星信阳毛尖,就是在酿造前就加入茶叶提取液,采用低温冷萃技术提取毛尖茶叶,将茶汁提取液的浓度和提取工艺进行有效的优化,保留90%以上的氨基酸成分,同时结合拉格啤酒发酵工艺,确保茶香与麦芽香气的层次感。
传统的工业啤酒为压缩成本,依赖大米、淀粉、糖浆替代麦芽,所以酒体寡淡如水,被戏称为“啤水”。而茶啤,目前来看,的确是在坚守“全麦芽基底搭配原叶茶”的底线的——一些如今最有名的茶啤,在精酿啤酒严格遵守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酿造的基础上,添加整叶原茶,每升含2克信阳毛尖原叶的金星信阳毛尖就是范例。
那么,这种在麦芽、啤酒花、水、酵母四大基础原料外,添加水果、香料、茶叶等辅料以增强或改变风味的精酿啤酒,又被成为增味精酿。换句话说,就是精酿界的混血。
值得一提的时,增味精酿的增味逻辑是——只要辅料为茶叶、水果等天然风味载体,而非人工添加剂,那么,酿出的酒是可以被从业者和懂酒的消费者称为真精酿的。换句话说,传统意义上的精酿啤酒,灵魂在于用原料讲故事,增味精酿,是让故事被方言讲出来罢了——
信阳毛尖(金星)、西湖龙井(英豪)、黄山毛峰(黄山功夫)——用茶产地给啤酒办“地理身份证”,成本比工业啤酒高,地域认同感上来了,文化溢价就也上来了。
因此,对于那些为了文化溢价买中式茶啤的人来说,他们喝的可能不仅是酒精与茶多酚,还有西湖的雨、信阳的雾、黄山的云。漂泊的人喝乡愁,Local喝的则是远方。
喝新中式精酿茶啤的人多了,它在不同场景里也有了不同的身份解读——同一款茶啤,在便利店里可以是加班后心塞的良药;在精酿酒馆,可以是38元/杯的社交货币;在闺蜜的酒桌上,可以是“终于不用假装爱喝酒”时的解腻茶饮。
普通工业啤酒的定价,在每500毫升2-8元左右;传统精酿啤酒的价格区间,则是每500毫升15-100元前后(其中,国产精酿每500毫升15-30元;进口精酿每500毫升35-100元);新中式茶啤,为每500毫升5-25元。
单纯从价格来看,新中式茶啤的入门价格与多数普通工业啤酒的价格接近,但其价格上限又与国产传统精酿相当。因此,新中式茶啤很好地覆盖了上下两极市场,同时凭借新颖的风味成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精酿市场,在新中式茶啤的入侵下,变得更广阔了。在传统德式、美式精酿统治市场十年后,“中式创新”品类在市场上的占比从5%跃升至18%,其中茶啤贡献了主要增量。
“我得承认我偷喝过我女儿的蜜桃乌龙,说实话,第一口没什么感觉,偷喝到现在,觉得每天都喝几瓶,茶和酒就不用再分开喝了。”刘大爷说。
实际上,精酿啤酒的“脱苦化”“饮品化”趋势早就开始了,这一变革方向很可能启蒙于咖啡赛道。
瑞幸是这场风变的“因”。据悉,瑞幸内部曾将产品策略称为“大拿铁”战略,即以拿铁为基底,通过不断叠加创新元素,如风味糖浆、乳制品、茶、酒精等,试水出高复购爆款——生椰拿铁、酱香拿铁均就这一战略下的代表作,这种产品趋势带动了Manner、M stand等一众咖啡连锁品牌效仿入局。
如今,这个打法被复用到了精酿赛道,以辐射更广的人群。
生椰拿铁把咖啡变甜品,茶啤把酒精变“解腻茶饮”;在当代年轻人的微醺经济学下,大伙儿要的是“微醺不醉”,要的是配小龙虾的时候比酸梅汤稍微带劲一点的饮品而已。
“这么说吧,不都说酒是粮食精嘛,那喝IPA像啃法棍,喝茶啤有点吃马卡龙那意思!”赵梦说。
金星啤酒研发副总监介绍过中式精酿的工艺:“中式精酿不是简单混搭、随意添加,而是找到中式原材与酿造工艺的结合点,有的采用冷萃技术,有的是全发酵或半发酵,还有的是精准提纯,保留食材原味。”
如今,中式精酿的造风者有了新动作,继“茶啤”之后,金星啤酒将目光投向了“食啤”,已推出陈皮、荆芥等风味的中式精酿,下一步还将推出花、果系列。
不过,当茶啤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原教旨主义精酿酒鬼们有点话要说了。
“苦味一度是精酿的灵魂。这个茶啤齁甜的,算什么啤酒?IPA万岁!”精酿啤酒师啸天如此说道。“你在我店里永远别想见着茶啤,我给加片柠檬都算亵渎了精酿!”
说到底,新中式茶啤发起的这场精酿战争里,可能没有输家——工业水啤有可能被迫升级配方,传统精酿有可能被迫学会加东方食材。而刘大爷们,也会开始偷偷下单茶啤配花生米......
再联想一下,必然会出现那些投机商人,给酒加点茶叶香精,以谋私利,而这样的情形多了,茶啤的路,迟早要被科技与狠活堵上。
到最后,消费者只会用舌头投票给真材实料。而茶啤,不过是老百姓饭桌上多出来的那瓶能解腻的新啤儿茶爽罢了。
从供给侧来看,精酿“变味”,确实是“异端”在入侵,而从需求侧来看,这是年轻人用钱包投票出的结果。
不过,这里头有多少是跟风,是为国风与文化自信或地域共鸣埋单,又有多少是真的在为茶啤的风味与口感埋单?
当年轻人不再为“国风”冲动下单时,茶啤能否靠口感与风味继续活下去?
精酿在中国的这十几年里,消费者最初在小酒馆里正襟危坐,一杯浑浊IPA下肚,苦得龇牙也得夸一句“够劲儿”,毕竟,啤酒花越足,苦味越重,这口味,是精酿圈心照不宣的通行证。
发展到现在,“苦”里,已经有了纷繁复杂的各类“香”。尤其是在年轻女孩们撸着小龙虾喝着精酿却抱怨“太苦了咽不下”时,在刘大爷们偷摸把女儿买的蜜桃乌龙茶啤倒进自己茶杯时,精酿的路,悄悄拐了弯。
原教旨主义精酿爱好者们骂着茶啤是“甜水兑酒精”,可现实早变了。新中式精酿茶啤用5%飙到18%的市场占比以及5元起跳、25元封顶的价格魔法,俯下身来,给消费者们做了款新“啤儿茶爽”。
有人说这是精酿的堕落,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精酿的一种扎根。它的魂没丢,只是换了套汉服。
精酿老炮的坚持值得尊重,但老百姓用舌头投票的趋势,拦不住。
无论如何,存在即是合理。如今的年轻人,要微醺不要烂醉,要风味不要教条,要解腻不要涨肚。任何时候,会让他们频频掏腰包的,不单是某种货品,某种风潮,或是一个文化符号,而是生活的最优解。
只要夜宵摊的炒田螺还在锅里翻腾,一瓶为烟火气而生的新中式茶啤,就可以一直有它的位置。
“好喝就完了,酒这东西,能用舌头品就别老动脑子琢磨。”刘大爷偷喝女儿的茶啤三天后说。
END
你觉得茶啤怎么样?
今日厂内车间值班表⬇️
监工丨Benjamin
质检员丨梅卡
螺丝工丨哈尼
视觉流水线丨森林
图片来源丨互联网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