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读课代表
今天·阅读时长6分钟
紧身裤(leggings)在近年成为最具争议的时尚辩题之一——为人畜无害的几英尺氨纶争论,看似荒诞,实则反映了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对女性身体的规范化,尤其是对那些在某些方面不符合主流标准的身体的管控。
本周我们共读《穿衣自由?》,《ELLE》杂志时尚专题总监韦罗妮克・海兰,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时尚行业,质疑穿衣自由的边界,探索时尚真正的价值所在。她将女性主义作为解剖刀,消费社会为解剖台,揭露了时尚工业背后的真相。
女装所承载的规训向来多于男装,即便在今天,仍有人对女性穿着舒适、便于行动的衣物感到不安。女性在权利方面取得的进展与依旧承受的束缚(尤其是在身体自主权和生育自由方面)在时尚中得到了映射。在一个依旧试图通过穿着来控制女性身体的社会中,舒适自在地穿衣无异于一场小型革命。
2017年美联航拒绝两名穿着紧身裤的女孩登机。事后,航空公司回应称,她们是通过员工家属特别项目获得机票的,该项目有更严格的着装规范。同一航班的另一名女孩为了顺利登机,在紧身裤外套了一条连衣裙。乘客香农·沃茨在推特上曝光此事,迅速引发热议。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指出,这一着装要求并不适用于男性乘客,有个孩子的父亲穿着膝上短裤,却“没有任何问题”。穿紧身裤的女性不仅被性化,还因“引发”男性的不当联想而被指责。2015年早间访谈节目《福克斯与朋友们》邀请一组男性嘉宾点评穿紧身裤的女性。主持人问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父亲”是否“对女性在公共场合穿紧身裤感到自在”。接下来,三位穿紧身裤的女性依次登场。其中一位被评价为:“身材真不错,显然有在健身,可以多穿紧身裤。但如果周日去教堂,还是不太合适。”这位女性回应说,她穿着紧身裤感到非常舒服。新闻媒体Now This形容该节目“令人头皮发麻”。当然,反对女性穿紧身裤的不仅是男性。
虽然当今的争议焦点多集中于紧身裤,但女性穿裤装在某些场合依旧面临隐性阻力。英国航空公司的女性乘务员直到2016年才争取到穿裤子的权利,她们在庆祝中说道:“我们再也不用忍受寒冷了,再也不会在冰冷潮湿的机舱里瑟瑟发抖了。”在一些福音派社区,女性仍被禁止穿裤子。即便在相对自由的好莱坞,礼裙依然是女性红毯造型的默认选项,虽然越来越多女性开始穿上裤装、西装或连体裤。若一位女性身着西装出席好莱坞活动,往往带有声明意味。2018年Lady Gaga穿着超大号马克·雅各布斯西装出席《ELLE》举办的“好莱坞女性”活动,并在台上表示:“作为从小被教导要服从男性的女性,今天我决定夺回权力。今天我选择穿上裤子。”无论是红毯上还是高管办公室里,女性的着装规范都比男性的更为严格。办公室的温度通常被设置得较低,以照顾身穿西装的男性,这导致不少女性在工位上冷得发抖。女性不仅被要求穿更多种类的服装,还必须追赶潮流,最终不得不在职业装上花费更多的钱。有时,甚至连肉眼看不到的衣物也要受到监管。
高跟鞋是另一个典型例子。它原本是男性专属,10世纪波斯士兵穿着它以便将脚稳固在马橙中,直到18世纪初才逐渐被编码为女性化的象征。如今,高跟鞋奇怪地处于性感与职场需求之间。高跟鞋不舒服,影响步伐,还容易造成肌胞拉伤、脚踝扭伤和背部疼痛等健康间题。2015年英国演员尼古拉·索普在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担任临时接待员。第一天,她穿着裤装和黑色平底鞋到岗,却被要求换上连衣裙,就像学生被要求换上更“得体”的衣服才能入校一样。接着,她又被告知公司有一项针对女性员工的规定,如果她不立刻换上高跟鞋,就会被解雇。对此,索普发起了一项反对性别歧视的请愿,获得了超过15.2万入的支持。案件最终被提交至英国议会。在听取医生和女性的证词后,政府发布报告指出,现行法律己禁止雇主强迫女性员工穿高跟鞋,但执行不力。然而,政府并未采取进一步行动,索普称此举为“逃避责任”。她发起的运动虽然未在法律层面取得胜利,但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促使许多雇主放宽对女性员工的着装要求。
2019年日本职场女性发起了一场运动,反对要求女性在办公室穿高跟鞋的普遍规定。这一规定只是日本严格着装规范的一部分,一些公司甚至禁止从事公共服务的女性佩戴眼镜,或者强制要求化妆、穿丝袜。模特兼临时员工石川优实在推特上写道:“为什么我们必须在伤害自己双脚的情况下工作,而男性却可以穿平底鞋?”这条推文被数万人转发,引发了"#KuToo"(我也痛)运动。该标签致敬#MeToo,“Ku”来自日语中的“鞋”与“痛”。石川随后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提交请愿书,呼吁通过立法禁止公司提出此类要求。对此,厚生劳动大臣根本匠回应道,穿高跟鞋“是社会普遍接受的职业需要和得体规范”。带有性别歧视的着装规范始终以此类逻辑自圆其说。
“为自己而穿”的历程并非一条直线,更不是以全面解放为终点的英雄故事,而是自身需求与社会期待之间的持久拉扯,是自由与融入的对抗。随着休闲装在越来越多的场合中变得可接受,时尚的自我决定运动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二元问题:我们是谁与我们希望被看作的样子。我们是为自己而选择舒适,还是为吸引或打动他人而牺牲舒适?为了看起来“得体”或“好看”,我们愿意在多大程度上限制自己的行动和自由?我们是否想用衣服来重塑或展示自己的身体?我们是否愿意在享受真实自我之名下摒弃一切外在标准?
近年来,舒适感逐渐成为时尚的代名词,这一趋势甚至延伸至时装秀场。2016年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在自家品牌的时装秀谢幕时,脱下她惯穿的高跟鞋,改穿阿迪达斯网球鞋登场。勃肯与华伦天奴、普罗恩萨·施罗等高端品牌的联名合作,使这种舒适的软底鞋成为时尚风向标。时尚越来越趋向性别中立,让人们能够选择既符合自我认同,又舒适自在的服饰。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究竟时尚与美容的哪些方面是“为了自己”,哪些只是为了取悦他人。全妆和令人不适的黑色紧身衣不再被默认为常态,反而更像是低级酷刑。女性通过各种风格尝试以时尚来表达自己、追求自由。于是我们迎来了一个“真理时刻”:当被问到“如果没人看,你会穿什么”时,答案不再是那些刺挠、不服帖、脱下后会留下压痕的衣服。但“为自己而穿衣”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时尚真的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吗,还是它总需回应某种互动?没有了陌生人赞许的目光、因项链而展开的话题,甚至那种穿着怪异衣物的反时尚宣言也失去了旁观者的反应,失去社交功能的时尚犹如哲学命题中的“倒在林中的树”。时尚既是自我表达,也是交流方式。而当这场对话失去了回应者,某些意义也随之消散。
【写留言赢实体书】
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时尚的书,它揭示了时尚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和个人表达的真实意义。在当今社会,“独立女性”成为了一种商品标签,而所谓的“粉红税”则是一种试图控制女性消费者的话术。本书探讨了如何撕碎这些束缚,并寻找女性主义的出路。穿衣从来不是一件小事,它是青年对抗权威、女性挑战世界的工具。通过着装,我们不仅表达了自己,也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活动说明】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并务必在app内填写收货地址——【填写路径】三联中读app底栏“我的”-右上角“设置”-“收货地址”-填写后点击“保存”(两周内未填写地址即视为放弃奖品)。
【开奖说明】我们将在所有留言里通过随机数工具抽取3名锦鲤,随机赠送一部实体书,留言区内收到“中读课代表”官方回复即视为中奖,赠书将于地址集齐后陆续寄出,也欢迎中奖的朋友们收到赠书后到评论区晒书留言哦~我们将在每周末开启留言赠书活动,祝你拥有这份幸运!
发表文章311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33人
中读发布课程书单、彩蛋、更新通知等信息的官方账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