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10·阅读时长21分钟
最近,大理苍山的“灭绝式采菌子”引发各界关注。游客渴望体验“像云南人一样捡菌子”的快乐,但是由于人流量和采集规模太大、采集方法不当,这样的风潮正在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
在“灭绝式采菌子”之前,打卡拍照和旅游攻略带来的“打野”泛滥,已经在其他地区造成了生态破坏,如北京郊区北灵山“挖韭菜”对高山草甸的损害,和珠海唐家赶海地海草床面积的急遽缩减。
“灭绝式”采菌子
七月,云南多地进入旅行旺季,此时也是菌子大量上市的季节。当地博主、爱好者们都注意到,今年带队采菌子的人突然多了起来,队伍的规模也迅速扩大,甚至有单次100多人进山的活动。这些队伍中有每人28元、38元的低价团,也有收费高达2800元的高端团,内容包括保量采摘松茸、米其林厨师烹饪。
浩浩荡荡的游客,和备受欢迎的“爆筐”图(网络截图)
传统的采菌子活动只采集可食用的真菌,但是今年,许多活动的目的变成了体验和拍照。成群结队的游客在苍山上,不加分辨地采集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蘑菇,摆拍“爆筐”照片展示收获,然后将蘑菇丢弃在路边。有的领队带队采集后,还让大家将包括毒蘑菇在内的所有蘑菇挖坑填埋,称之为“销毁”。
树林底部的松针、落叶和苔藓则被翻得乱七八糟,暴露出深部土壤。随着主路附近的蘑菇被采集殆尽,游客不断走向更深的山林。
“灭绝式采菌子”留下的一片狼藉(山猫)
这样的景象让中国菌物学会成员山猫十分痛心。山猫在苍山有多年的观察经验,平时也做菌物科普教育活动。在社交媒体评论区,他一遍遍对领队和游客们解释:不是不让采,是要可持续地采,现在的采集方式,正在对苍山生态造成巨大的伤害。
与动物和植物相比,我们对真菌的了解还十分有限,这与真菌独特的习性有关。我们看到的蘑菇,其实是真菌的子实体,它们在地下还有庞大的菌丝体。子实体就像是菌丝体的果实,有经验的采集者会注意保护“菌窝子”,即菌丝生长的环境,让它不断长出一茬又一茬的蘑菇。
腐殖层中纤细的菌丝(菌菌)
自然之友玲珑计划“慢采网络”项目的发起人菌菌在昆明和周边地区开展真菌人类学研究,并倡导可持续的采集方式。他指出,在短时间的体验中,游客无法完全掌握采集方法的细节,就会对真菌造成伤害。
比如云南人使用的“捡菌子神器”,形状像个小耙子,许多网络图片会用它挖菌子。但是实际上,这个工具是拿来防蛇和探路的。“当找到野生菌,或者估计它在那里的时候,可以用工具轻轻掀开松毛地和腐殖质,找到菌子,再把菌窝子盖回去。”菌丝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之中,容易脱水死亡,再也长不出菌子。那些捡完菌子后留下大坑的人,会被后面的人骂“翻尸倒葬”。
丢弃的菌子(山猫)
在一些村落集体所有的森林,采菌子活动还受到村规民约的约束。“村子和村子之间商量,我们去采这片山,你们去采那片山,村子内部轮流采,”菌菌说。除此之外,当地人只在菌子季进行采集,其他季节不采集。菌子的大小也有讲究:太小的菌子要留下,等它长大成熟、传播孢子;太老的、长虫的菌子口味不佳,也让它留在原地,滋养山林中其他的生物。
除此之外,运气、经验、气候、地形等不确定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度采集,让森林有了自我修复的时间。在菌菌看来,传统的捡菌子活动包含了人与山林的缘分。云南人将菌窝子的地点视为秘密,在漫长等待中迎来菌子季,然后早早上山寻找,用经验、耐心与运气换来找到菌子那一刻的欣喜。但是,随着捡菌子变成一种消费活动,游客渴望确切、即时的满足,导游也会尽可能满足游客的要求。这一刻,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导游,再也没有人可以“像云南人一样捡菌子”。
云南人喜爱的“红葱”,这是一种见手青,需充分烹饪、破坏毒素之后才能食用。(山猫)
“每座山头都有自己的真菌知识”
无论对人类来说有没有毒、能不能吃,每种蘑菇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环,如分解枯枝落叶、为昆虫和软体动物提供食物。真菌的菌丝在土壤中游走,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并与植物结成复杂的共生关系:菌丝从植物那里获取碳元素,植物则向真菌提供水分和矿物质。庞大的菌根网络能将整座森林中的植物彼此相连,科学家借用互联网的概念,将真菌与树木构成的网络称为木联网(Wood Wide Web)。
小菇(山猫)
密切共生的关系塑造着植物,也塑造着真菌。有研究者发现,共生的菌根真菌的不同,会改变草莓或罗勒的风味。菌菌也告诉我:“在云南,每座山头都有自己的真菌知识。”比如当地常见的红菇属,大家会根据产地判断能不能吃,因为即便是相似甚至相同的物种,也可能会因为共生的树木不同,或所处的土壤环境不同,导致产生毒素的浓度不同。
另一方面,一些不同物种的蘑菇会长出相同的外观,只有通过分子鉴定才能区分,这样的生物在分类学中称为复合群。由于这些复杂的特性,我们对真菌的认识还十分不足。一项研究估计,全世界的真菌数量达到220万~380万种,目前已得到鉴定的物种只占总数的3%~8%。
一些真菌分布区域狭窄,共生或寄生的物种单一,很容易受到破坏行为的威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后许容聚刷到了一条炫耀挖虫草的帖子,认出那是高原线虫草(Ophiocordyceps highlandensis):“这种虫草只有昆明一片有,而且寄主特别单一,只能寄生金龟子幼虫。”
被游客踩坏的菌窝子(菌菌)
对真菌的认识不足,也造成了真菌保护地位的落后。在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下,受到保护的真菌仅有松茸、虫草、松露、口蘑(蒙古白丽蘑)四类食用真菌。2024年7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出台《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规定禁止采集、出售、收购、运输长度小于5厘米的松茸、牛肝菌和其他未成熟的野生菌。这是我国首个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但仍然针对可食用真菌。
随着容易抵达的区域的蘑菇被采挖殆尽,部分领队和游客开辟出更多的道路,进一步对森林深处造成破坏。随意踩踏、翻动也可能伤害其他林下生物,如近危物种水晶兰。水晶兰的花朵苍白透明,它的植株不含叶绿素,自身无法合成养分,依靠真菌共生。
水晶兰(Monotropa uniflora)。(菌菌)
“打野”的危害
随着“灭绝式采集”引发关注,7月2日,苍山保护区官方回应澎湃新闻称会加强值守,游客违规进入核心区、缓冲区将被罚款。但是实际上,在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原本就属于违法行为,禁止开展除科学研究之外的活动。只有缓冲区外围的实验区,才可以开展科研、教学、旅游等活动。
但目前在大理苍山一带,游客活动的区域原本就属于实验区。传统的法律法规、管理方式,显然难以适应采菌子体验这一新兴的旅游需求。
多位真菌爱好者、研究者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完善行业规范,如限定采集菌子的区域、时间和种类,推动其转向可持续发展;二是网络平台应当对“打野”内容加强审核与限制,以免造成大规模的跟风模仿。
“打野”泛滥近些年已经成为普遍问题,不仅在云南,也不仅限于蘑菇。近日,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平台“科学大院”报道了北京郊区北灵山“挖韭菜”对高山草甸的破坏,这里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系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在网络平台上搜索打野(网络截图)
在珠海,唐家湾网红赶海地(鸡山桥出水口两侧滩涂)恰好是濒危物种贝克喜盐草的分布区域。当地公益组织“无境深蓝”组织志愿者在现场进行科普宣讲,并在部分重点区域布设警示线,提示游客注意海草床区域边界,同时进行拦截和劝阻。但是,在源源不断被网络攻略吸引而来的游客面前,这样的干预远远不够。2023年监测显示,当年唐家湾海草床面积较2019年减少超90%。
在网络平台上搜索“赶海”,能看到大量的收获展示和攻略。(网络截图)
大理的菌子季从六月开始。经过一个月的采菌子热潮之后,已经开始有游客空手而归,发帖提醒大家“避雷”,或询问还有哪里能采菌子。山猫说,最近领队带游客采菌子,都要往山里走上一个小时,才能开始找到菌子。长期的影响更加令人担忧。“今年这个状态,一两年恢复不了。”他说。
(感谢CHIYO桌、赶尾人、蘑菇侦探、木棉、王庚申、曳尾菌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来源:
[1] [英]谢尔德雷克. 菌络万象[M]. 罗丁豪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2] Hawksworth D L, Lücking R. Fungal diversity revisited: 2.2 to 3.8 million species[J]. Microbiology spectrum, 2017, 5(4): 10.1128/microbiolspec. funk-0052-2016.
[3]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进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楚雄州出台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GB/OL]. https://www.cxz.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xt_content/115323000151673132-/2024-0710001.htm. <2024-07-10/2025-07-05>.
[4] “大理的野生菌马上要被游客采绝了”,官方回应. 澎湃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5dTBSv5IupAy2e8S4AhtsQ. <2025-07-02/2025-07-05>.
[5]王新.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科学大院. https://mp.weixin.qq.com/s/eakww_9FStwzH9en5Qjyag. <2025-07-02/2025-07-05>.
[6] 火爆全网的唐家湾,真的适合赶海吗?| 唐家湾海草床. 无境深蓝BetterBlue. https://mp.weixin.qq.com/s/m5UIXDNboD1kfFaFNo-tWg. <2025-05-22/2025-07-05>.
排版:小雅 / 审核:雅婷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2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