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9分钟
“凡人永远要面对死亡,但我们还是一代又一代地绵延下来,一直在前进。”
清明节前一天,妈妈离开了
今年清明假期,我多请了一天年假,准备从北京回郑州,向妈妈的主治大夫咨询胰腺癌后续的治疗方案。我刚到家那晚,妈妈就一直呕吐,甚至到第二天凌晨还吐出了血。我们本来还以为这是化疗的副作用,后来小姨提醒我,不能再等了,赶紧叫救护车。
妈妈是在2023年6月确诊的胰腺癌。胰腺癌本来就已经足够凶险,妈妈所患的鳞腺癌则是重上加重。我查了资料,医生也告诉过我们胰腺癌的生存期很短,但我总期望着,万一妈妈是那个例外呢,妈妈刚过50岁,她还年轻。
老天爷也曾给过我们希望。妈妈做完胰腺手术后又化疗,效果一次比一次好,甚至在2024年秋天,医生还说病情控制得不错,可以延长化疗的间隔,先观察一段时间。妈妈和姥姥特别高兴,还给医生送了锦旗。
《时间都知道》剧照
从我在2024年夏天生了女儿之后,妈妈就一直在惦记什么时候能来北京看我们。剖腹产手术之后,我身体很不舒服,没能及时回复妈妈的消息,把妈妈急坏了。妈妈说:“你要照顾你的宝宝,我也想看看我自己的宝宝。”化疗的时候,她只能从我发的照片或者视频片段,或者和我打视频电话,看看我的小宝宝长什么样,但一直没能亲自抱抱宝宝,也抱抱我。
化疗间隔延长,意味着我们终于能结束漫长的等待,在北京见面了。
有时候不得不说,人和人之间的血缘真的很神奇。今年春节,见到姥姥的第一天,我的宝宝还满脸疑问,可能在想她是谁,为什么要抱我?结果第二天,宝宝就和我妈妈玩得不亦乐乎,还让姥姥给她喂奶。妈妈抱着宝宝在客厅里转圈,她看到我在录视频,就转得更起劲儿了。我和妈妈都心照不宣——我们以后要给宝宝看姥姥抱过她的视频。
2025年的春节应该是我一辈子最幸福的春节吧。
我很想带妈妈出境旅游,于是和妈妈到王府井附近办理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妈妈拍照、签字的时候既兴奋,又有点怯生生的。办理好手续,我们又到前门溜达,买了冰箱贴,吃了地道的涮肉火锅。后来我们走在天安门附近消食,正好看到一辆共享自行车。妈妈骑着车,在天安门前骑了一大圈,拍了不少照片和视频。
这个春节,我还吃到了妈妈给我做的香喷喷的焖面条和手抓饼。做手抓饼的时候,妈妈和面、擀面饼,我来烙。我还拍了视频,以后也要给我宝宝看。
我以为妈妈的身体会一直好下去,慢慢熬过五年生存期。结果从北京回到家,妈妈就一直背疼,去医院复查,很多指标都比以往要严重。医生建议我们更换化疗药或者尝试新的疗法。妈妈难受极了,她可能也在反复想到底应该怎么办,一会儿说想要尝试新疗法,一会儿又说不想当小白鼠了,一会儿又说不治了。最后,妈妈决定选择相对稳妥的方式,更换化疗药。
3月,妈妈熬过了她生前最后2次化疗。妈妈很少跟我说她患病之后有多难受,总是默默忍耐,或者说没力气,要休息一会儿。即使我是她的女儿,我也很难想象和切身感受到,妈妈在身体和精神上到底要忍耐多大的痛苦。
《急诊科医生》剧照
直到我看到抗癌博主“柱子哥”在“丁香医生”的分享,她说:“真正的癌痛,尤其是爆发性癌痛,(就算)半小时人都坚持不住。”“我的身体里有不同的挤压的感觉、钝痛的感觉、绞痛的感觉、胀痛的感觉、酸痛的感觉,还有那种不能称之为疼痛的不适,但最难受的是脑子变笨了。”妈妈,你为了活下去,需要忍受如此多的疼痛,但我却不能为你分担分毫。
妈妈最后2次化疗期间,身体状况起伏不定。那段时间,我整脑子都是僵的,被分成了三块,一块要想工作怎么做,一块要想怎么照顾宝宝,还有一块分给了我的妈妈。我还在想,清明节之后,我每个月都要抽一周的周末回家,陪陪妈妈。
可妈妈的病情发展得太快了。
我们叫来了救护车,医护人员问我们要送到郑州哪个医院,我和姥姥、二姨商量了一会儿,妈妈可能实在太痛了,她第一次跟我们大声吼:“快把我送到医院去!”
进ICU之前,妈妈特别清醒,后来想想,那应该是所谓的“回光返照”。妈妈把自己的手镯取下来给我,还交代给我她的手机开机密码和银行卡密码。妈妈被推进ICU的时候,我摸了摸妈妈的脸。那也是我,这一辈子在妈妈清醒的时候,最后一次摸妈妈的脸。
护士说要给病人买护理用品,结果很快医生出来跟我说:“先别着急买,你妈妈可能用不到这些了。你今天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她病情太严重了,腹腔一直在出血,大的检查都做不了,更别说手术干预。”
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医院血库紧张,小姨、二姨为了让妈妈能有机会优先用血,立马赶到最近的血站去献血。我给表弟、姑姑、表姐、堂弟们打电话,让他们再来看看妈妈。我们在ICU门口的长凳上,从早上等到晚上,只要主治大夫出来,我们就问能不能去看看妈妈。我还试着在门口喊了几声妈妈,希望她能听到。
《遥远的距离》剧照
等我们熬到下午能探视的时间,妈妈已经没办法说话了。她的眼睛看着天花板,嘴巴张着大大的,一直在大口哈气。医生说,妈妈现在已经没有意识了。
但我不信,我想再跟妈妈说说话:“妈妈,你是不是想到我出生的样子了”“妈妈,你是不是想到春节的时候抱着我的宝宝了”“妈妈,你是不是想到你在天安门骑自行车了”……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妈妈,谢谢你成为我的妈妈。”可是妈妈再也听不到了。
晚上,我和二姨到医院外头买晚饭。附近有一条购物步行街,我们给妈妈买送别的衣服。妈妈还年轻,我们不想给她买“寿衣”。我们挑了一身妈妈喜欢的风格的衣服,还买了鞋子、项链、手镯。
当我们回到医院,医生告诉我们妈妈可能马上要离开了,让我们做好准备。医生说了很多后续的事项,开死亡证明、把妈妈送到太平间、预约殡仪馆接送的车辆,我匆忙记着,甚至来不及反应妈妈去世这个事实。
妈妈去世前,我最后一次探视,我用手轻轻地把妈妈的眼睛合起来。我看到,妈妈的眼角有一滴泪。
妈妈等到了蔷薇花开吗?
从妈妈刚去世起,我就想找到妈妈还“在”的证据。
护士先给我拟了一版手写的死亡证明,我看到她写的妈妈的名字和身份证的字样,几乎和妈妈写得一模一样,小姨、二姨、姥姥也这么觉得。
我们把妈妈送到医院的太平间,给妈妈换上新衣服。之后,我们把妈妈抬到透明的冰柜里。我们一边抬,一边跟妈妈说着不要怕。从科学上,我能理解这个冰箱是为了防止细菌滋生,保护妈妈的身体。但是作为女儿,我有我的执念——我想万一呢,万一妈妈没有死,在太平间的冰柜里待一晚上,也被冻死了。
我也想努力证明,妈妈不是这个尘世间最不幸的人。
妈妈是1972年生人,还没过53岁生日。我问太平间的工作人员:“你是不是看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他叹了口气,说:“今天有一个小孩儿,才6岁,交通事故没抢救过来。”
家人提醒我要尽快办理妈妈相关的手续,我在小红书搜索一番信息之后,平台很快推荐给了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在青年经历了母亲重病去世或者双亲去世。我看这些信息,总会关注他们的妈妈是在哪一岁去世的,从发现病情到去世经历了多长时间,他们自己又是在哪一岁经历了妈妈去世。我时而会羡慕他们的妈妈比我的妈妈多活了多少年,时而又觉得,我为什么没有像他们一样,多陪陪自己的妈妈。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安顿好妈妈,我们从医院回到家里。虽然已经是深夜了,但我们也睡不着,于是干脆把妈妈的东西收拾收拾。毕竟第二天,亲戚们就要赶到家里面了。
收拾东西时,二姨提起,妈妈前几天一直在说,现在黄金涨价了,她要把金耳环折现,去买一辆新的电动车。可是我们翻箱倒柜,也没看到这个耳环到底在哪。那个时候我很想给妈妈打电话,问问她把耳环放在了哪。可是,天堂里面有手机信号吗?最后,我只能凭着我们母女之间心灵相通的默契,在妈妈的行李箱里面,找到了她的耳环。
我还在行李箱里面,看到了公司颁发给妈妈的几份荣誉证书。妈妈几乎每一年都会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这个优秀员工评选会有同事投票环节,妈妈的同事们都愿意给妈妈投票。我还在二姨手机里面看到,妈妈在疫情期间,给公司消毒杀菌的照片。在那些照片里面,妈妈好酷、好帅,是我很少见到的妈妈的另一面。我想,在她工作的时候,她会有很多自豪、骄傲的瞬间吧。
妈妈去世第二天,婶婶和堂弟从南阳赶来。婶婶忽然提起,今年是你爸爸去世十周年,你爷爷和奶奶前后去世,也是差了十周年。其实在从北京回郑州的路上,我脑袋里面就闪过这一点,可是我还是没有想到,妈妈会这么快就走了。
妈妈生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里有她的影子。(作者母亲拍摄)
爸爸和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妈妈很辛苦地抚养我长大。从服务员、卖衣服、卖床上用品到做保洁,在我印象里,妈妈几乎从来没有休息过。退休前,妈妈一直想去陕西玩一趟,看看大唐不夜城是什么样子。
可是命运对我妈妈太苛刻了,在她刚退休第一个月,女儿刚办完婚礼,她就被检查出癌症。这就像什么呢,你准备了一辈子,精心打扮去赴宴,对方告诉你:不好意思,永远都没有你的菜了。
妈妈的微信签名是:“我在静静等待夕阳西下的美好。蔷薇花开。”她的微信头像用的是参加我婚礼时,在高铁上的自拍照。妈妈,你等到的夕阳的余晖也太短暂了,蔷薇花也败得太快了。
妈妈是我们家第一个“现代人”
妈妈去世第三天,我们给妈妈举办了火化和告别仪式。
妈妈是我们家第一位在郑州去世的至亲。我的姥爷是在漯河老家火化的,我爸爸是在他的老家南阳土葬的。对我们来说,在郑州办丧礼的一切事情都需要重新学习——预约火化时间、预约殡仪馆的告别厅、准备遗像以及花篮等等要用到的物品,甚至还因为“不知礼数”,没有给送我们到殡仪馆的网约车司机包白事红包,被司机暗示了好几次。
按照我以往的性情,我大概率不会给这位司机发“感谢红包”,甚至可能会在平台上投诉这位司机。但我转念一想,以妈妈平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心待人的态度,绝对不想我这么做。葬礼是妈妈的最后一件大事,我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想想妈妈会愿意怎么做。
《我怕来不及》剧照
殡仪馆的告别厅给家属留了大概20多分钟的时间告别。在等待我们入场的时候,我给妈妈写下了告别词:
“崔拥香女士认真、漂亮地过完了这一生。崔拥香踏实经商、认真工作、孝敬父母、爱护亲人、诚恳待人。她遇事从不抱怨,处处为他人考虑。对盈盈和强强(我老公)来说,她是最好的妈妈。对亲人来说,她是最好的女儿、姐妹。最重要的是,她是最好的自己。我们希望她可以永远快乐自在。”
终于到了我们和妈妈告别的时间,我跟工作人员借了话筒,说我来当司仪送别妈妈。我还跟老公说,如果我待会儿太难过,念不出来告别词,你来帮我念。
我们一大家子,接近20来口人,在妈妈的遗体前站成两横排,送别我的妈妈。我念的时候一直流眼泪,流到眼镜上,一度看不清自己写了什么,但我还是想自己念完。念完一遍,我有点舍不得,和家人申请又念了一遍。
我们站在妈妈的遗体旁边,把一支支菊花放在妈妈身上。入殓师没有给妈妈好好打理头发,把妈妈画得有点不像她了。
《三悦有了新工作》剧照
妈妈是很漂亮的,尤其是她年轻的时候。
我曾经问过妈妈:“爸爸长得那么不好看,你是怎么看上我爸爸的?”妈妈说:“我觉得你爸爸对我怪好”。
在90年代初,一个从南阳农村来的小伙子和一个从漯河农村来的漂亮女孩,在郑州相遇了。那个时候的郑州,商品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可能对他俩来说,总有挣钱的门路,一起都有可能,又浪漫又自由。
年轻的妈妈,也曾是千禧年科技浪潮的一部分。大概在1999年或者2000年,我经常会在家里面看到一本封面印着计算机和键盘的书,上面还用圆珠笔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后来,妈妈说她当时在学五笔打字法。我真好奇,妈妈是怎么了解到这个课程的。
妈妈当初是怎么到郑州的呢?她当时不想听家里安排,陪姥爷到海南打工,于是在家里丢下一张纸条:“我去郑州了”,就毅然决然地跑到了举目无亲的郑州。
要知道,那个时候大部分人家里没有座机,更别提手机了。天大地大,到哪里找我妈妈呢?姥姥火急火燎地从家里赶到郑州,在火车站附近一个人一个人地问,找自己家姑娘。终于有一天,姥姥突然看到,有个姑娘在路上啃着玉米棒,她开心极了,终于看到了我妈妈。
我有太多关于妈妈的记忆想要珍藏下来,我怕自己以后慢慢都会忘记,于是在手机里的备忘录写了好多和妈妈有关的事情。
我还想要告诉妈妈,这几年,我喜欢看一部动画叫《鬼灭之刃》。在那个世界里,鬼能永生,凡人不能,但凡人能用肉身,打败作恶的鬼。
《鬼灭之刃》剧照
凡人永远要面对死亡,但我们还是一代又一代地绵延下来,一直在前进。如果真的有天使,妈妈你是不是变成了天使,在守护我们?如果有轮回,妈妈,我希望你能遇到你真正爱,也爱你的人。即使没有,请记得,一定要多多爱你自己。
排版:小雅/ 审核:然宁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2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