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AI、建模、数据为王:当理工男在拼多多卖上“土特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0分钟

51人看过
当初敲代码的年轻人回到了故乡……

奔赴大城市、跻身头部企业,曾经是许多年轻人职业发展的首选。在他们看来,大厂光环叠加北上广深杭的资源和机遇,是对青春最好的加持。然而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国内经济格局转向双循环,往日图景正悄然改写。

 

如今,大城市已然祛魅,反向流动蔚为潮流。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国各类返乡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而家乡,是回流群体的主要目的地。

 

当积攒了一线城市工作经验、深谙互联网玩法的回流青年扎根本地产业,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劳动力,还有视野的拓展和技术的创新。尤其近些年,在电商平台的托举下,回流青年以代码思维操盘农产品,用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在互联网的沃土上玩得风生水起,不断拓展事业新版图。




当“程序猿”卖起水果


35岁的李庚旭属于较早那批坚定地走出去,却最终返回家乡的年轻人。


“我接触电脑特别早,初中开始对编程感兴趣,从网上找教程自学。高考时阴差阳错,没能读计算机专业,但一直在自学。”李庚旭说。他梦想成为一名程序员,而家乡蒙自,显然无法承载这一梦想,所以他一门心思想去大厂云集的北京或杭州。2013年,李庚旭终于如愿收到杭州某大厂的offer。


可理想的红玫瑰一落地,就化作一摊蚊子血。李庚旭很快发现,“每天写代码”的日子无聊乏味,而且看不到前景,“我越写越对前途越感到迷茫。”所幸年轻就是任性的资本。他果断裸辞,先到北京当了一阵子“北漂”,想碰碰运气,结果也没有合适的,干脆回老家蒙自找机会。


蒙自的平流云


蒙自位于云南东南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日照充沛、气候暖湿,适宜水果生长。蒙自的蓝莓、枇杷、杨梅、猕猴桃都很好吃,石榴更是籽粒晶莹、清甜爽口,属上乘品质。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蒙自当地有不少人卖水果,李庚旭也跟着邻居做起了水果电商。正赶上电商初兴的红利期,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30万元,毛利率50%。李庚旭信心大增,从此认准这条赛道。如今,他已在水果电商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妥妥的资深玩家。


云南的石榴品种繁多,其中味道最好的是绿籽石榴


“其实踩过不少坑。”李庚旭坦言,自己2014年起做电商,生意时好时坏,平台换了又换。直到2018年试水拼多多,一款应季的雪莲果单月销售10万单,创造纪录,他才算找到“靠山”,便把事业重心转了过来。


有了好的平台,还需要技术加成。农产品有个特点:毛利看起来高,一算净利润,却可能是负数,年底算总账,商家还要倒赔几百万。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老玩家也未必说得清。程序员出身的李庚旭就想用到编程将各个环节里的失误和隐患都找出来,然后数据化、可视化,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


说干就干。李庚旭开始琢磨代码,疯狂时每天只睡5小时,“仿佛又干回了老本行。”只是这一次不再迷惘痛苦,而是充满期待。最终,李庚旭搭建了一套涵盖果品、工人、纸箱等多个维度的AI系统。


李庚旭和他的同事


“通过它,一颗果子从采摘、包装到销售、售后,整个过程中的数据一目了然,我们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具体到某个链接是亏是赚,都能迅速算出答案。”李庚旭介绍。由于这套系统是依据拼多多的特点定制的,又运用了人工智能,李庚旭将其命名为“拼智”。


“只要有好产品和优质供应链,利用拼智,就能实现电商运营自动化。”李庚旭说。他的店铺旺季每天能卖出1万单以上,淡季也有7000多单。


拼智还导致了鲶鱼效应。蒙自本地商家逐步摒弃卖水果全靠“地头跑、嘴巴甜”的老皇历,开始拥抱AI技术、拥抱新的经营理念。这或许是李庚旭回归的最大意义。当初这个在大厂敲代码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自己会在熟悉的故乡,用代码编织数字神经网络,催生出新质电商。




特产好物助推本地经济


当然,李庚旭绝不是单凭一己之力取得今天的成绩的。毕竟,虚拟的数字技术要发挥作用,有赖于现实世界的支撑。


蒙自地处高原,且四周环山,和外部互通的成本偏高。这是蒙自水果一直难以打开远方市场的重要原因。像这样坐拥好物,却只能独自欣赏的本地土特产,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还为数不少。只有先帮它们“解套”,才能真正激活本地经济。而这正是拼多多新政的着力点。


2022年,拼多多首创中转集运包邮模式,2024年承担商家在偏远地区产生的物流中转费,再加上“百亿减免”系列举措,一套组合拳下来,有效降低了中西部商家的物流和运营成本,促使本地好物涌向全国各地。


从事榴莲电商的白钊,就是拼多多新政的受益者。


榴莲是典型的热带水果,中国大部分地区不适合种植,因此市场上90%的榴莲都是从东南亚进口的,国产榴莲占比很小。泰国、老挝、越南等地的榴莲,先通过铁路集中到昆明,再发往全国各地。这需要较长的物流周期。偏偏榴莲很敏感,放置时间稍长或气温稍高,口感会发生变化,甚至变质了。“结果用户开榴莲就像在开盲盒,充满了不确定性。”白钊形容说。


榴莲是一种著名的盲盒“水果”,只有打开才能准确判断其品质


物流成本高,运输损耗大,加上一定的退货风险,常年将榴莲的净利润率压在2%的低位。“这意味着商家必须形成规模,以量取胜。”白钊分析,“另一个办法是提高资金周转率,卖更多货,赚更多钱。”


这也是白钊为什么坚持把拼多多当作主战场。首先,拼多多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用户基数,让商家比较容易把量做起来。其次,连续推出的拼多多新政,降低商家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唤醒了消费侧的热情。整个2024年,白钊的店铺卖出了100多万单,发货量最多时一天高达2万单,“简直卖爆了。”这自然有利于商家快速回笼资金,扩大经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白钊并非个例。事实上,拼多多平台上活跃着千千万万个电商,他们借助拼多多的数字赋能与新政红利,突破传统流通链条束缚,将本地好物送往全国市场。这又产生了反哺效应,促进区域自身的繁荣。道理很简单,富起来的人渴望消费,回流的年轻人更是有着旺盛的消费欲。


白钊公司的货仓工作人员


据《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2023年我国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46.3%,几乎撑起了内需的半壁江山。其中,26岁至35岁的回流青年成为引爆消费的主力群体。一方面,“有钱、有闲、房贷少”的现状赋予了他们较大的消费自由度。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创业提供了就业岗位,也间接增强了本地的消费潜能。此外,回流青年将玩飞盘、喝咖啡、剧本杀等新兴生活样式带回县域,促进了消费升级和消费多样化。


从这个角度讲,县域好物走向全国的背后是流通体系的重构与供需关系的蝶变。本地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也正在重塑我们的消费格局和商业生态。




千亿扶持,水多鱼大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回顾自己的电商生涯后,白钊发出感慨。


80后的白钊属于那种从小学习刻苦,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那代人。他也的确做到了——从农村考入西安财经大学攻读经济学。期间,白钊加入学校的创业社团。据他观察,社团里有两类人:家底特别好有资本折腾的和家底特别不好想翻身的,自己是后一类。毕业后白钊辗转上海、西安、长沙等地,创过业、坐过班,翻身的目标早已实现,但总觉得尚未摸到事业的天花板。


2024年,在大学同学的建议下,白钊辞去上海的高薪工作,来云南做榴莲电商。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把干对了。如今,白钊的公司俨然是榴莲电商中的佼佼者,销售额节节攀升,员工也越来越多。


白钊扎根云南,做起了榴莲电商。图为电商团队的主播


正是白钊这样的中小商家,构成经济生活中活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来源。但中小商家又有脆弱的一面。市场波动容易对它们造成冲击,若撞上国际贸易形势巨变之类的“黑天鹅事件”,甚至会遭受灭顶之灾。而平时,运营成本高、融资困难等问题也制约着中小商家的发展。


水大鱼才会多。当务之急,是为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


自2024年第三季度起,拼多多落地一系列惠商举措。其中,“百亿减免”累计为超千万商家提质增效,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每年就能让商家降本数十亿;“电商西进”带动西部地区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将免费配送服务扩展至近1亿偏远地区消费者;“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助力上千个农牧产区、产业集群转向“新质供给”发展阶段,为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新模式。


2025年1月,拼多多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简称“商保会”),由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带队,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商家反馈意见,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和服务机制,推出“异常订单预警”“低价风险预警”等多项举措,进一步完善平台生态建设。


前不久,商保会宣布推出重磅惠商计划“千亿扶持”。何谓千亿?顾名思义,三年内拼多多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全力构建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形成“水大鱼多”的正向循环。


电商的繁荣也增加了不少工作岗位


作为“千亿扶持”的首批主打举措,“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已正式启动。各行动组深入国内各大农牧产区,结合当地农特产业的发展需求,推出定向扶持方案,进一步提升各地农特产品的上行规模和效率,并培育更多的地标农特产区、新质农货,推动农牧产业增产增收。


这给了中小商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养出更多的鱼。李庚旭就说,计划今年在拼多多平台的店铺能开到100家以上,并将销量提升20%。“千亿扶持”中有关加大对跨境中小商家补贴力度的举措,则让做榴莲进口生意的白钊深受鼓舞。“今年订单量增加一倍不是问题。”他笃定地说。


从“百亿减免”到“千亿扶持”,拼多多以数字基建重构商业逻辑,用生态赋能激活经济毛细血管。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回流青年与电商平台的双向奔赴,演绎着一场关于资源重组、价值重塑与共同富裕的深刻叙事。一场重塑增量市场格局的大戏拉开帷幕,一切才刚刚开始。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履贲中郎、五布

图片来源丨闵杉、拼多多、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