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阅读写作差?有远见的家庭,都开始拼这条赛道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13·阅读时长11分钟

232人看过
一门课打通阅读、写作、思辨、表达!

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一提到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总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三年级现象”在娃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阅读理解一塌糊涂,300字的作文语句不通顺不说,错别字还一大堆;
花钱报个写作班吧,倒是背下来不少好词好句,但半个学期下来不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写得还不如以前了
阅读写作不过关,也直接影响到了表达能力。要发言或者演讲的时候,肚子里面没词,讲出来更是磕磕绊绊。
《小舍得》剧照
其实,想要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靠死记硬背真的没有用。
很多家长都知道,今年开学最热的词就是“新教材”。在新课标、新教改、新中考要求下,阅读越来越重要,思维能力也越来越重要。
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孩子现在缺乏思维能力,阅读写作表达都会受到影响,未来的路会越来越难走!
但是有一门课,不但可以让不爱阅读的孩子主动读;不爱讲的孩子主动讲,有观点地讲;而且能让孩子拒绝流水账,写出好文章。一站式从阅读、表达、写作、测评、思辨多元维度,完成孩子的读写致用闭环,家长们体验过都说省心了不少!
这门课就是由三联中读引进,中信出版集团x三五锄教育联袂推出的《给孩子的多元思辨读书课——一站提升阅读力、表达力、写作力、思辨力》,专为6-15岁孩子的中文读写致用系统研发,并且这套体系还是首创的。
当其他家长还在担心孩子作文没内容、写不长的时候,学过这门课的孩子已经能写出有自己观点的历史评述小论文。
▼多元思辨读书课孩子写的评述论文
当有的孩子处于盲目跟风、人云亦云阶段的时候,多元思辨读书课的孩子已经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行为、事件,说出自己的观点。 
随手一翻都有这么多好作品,你是不是觉得来这儿的都是学霸?其实不是的,有很多孩子上课之前,不爱读、不会写,只用了几个月就有了显著的提升,有很多跟着读了一两年的孩子甚至都获奖出书了。
仔细看这套课程,能吸引家长们一直报名,最重要的就是这三个原因。
01  这里学的,学校也能用
课程研发顺应新课标、新教改、新中考的变化和要求,是学科素养双提升的课程。从去年10月新教改到今年深圳南山考改中的“跨学科学习”“思辨阅读”“大阅读主题单元”,在这一门课中全部都包含了。提升的底层能力强关联新课标,报了多元思辨读书课,家长自然就轻松了。
02  精选跨学科书单,孩子读得广、喜欢读
新课标中规定了小学和初中要读完405万字的阅读量要求。《给孩子的多元思辨读书课》将小学到初中的阅读量提到了1000万,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财商、法学、科普、管理等20+学科领域的书单。这么多种类的书籍,能给孩子非常多元的视角,难怪孩子越读越喜欢。
03  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可发言
在课程中,会涉及非常多的思辨性问题,比如:分析人物这样做的原因?如果是你会怎么做?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者事?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设定标准答案,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参与,也可以联系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孩子的参与感非常强!
▼点击了解详情

融合阅读创作思辨讨论

孩子能跟上,还能有收获!
很多家长以为这只是一门阅读课,或者是一门写作课,其实不只这些。为了解决家长们的困惑,我们特别邀请了课程研发组的小伙伴,为我们拆解了一门课,听完只想说:这门课真的太厉害了!

PART.01

一节《纳尼亚传奇》居然有这么多内容

听完我都惊呆了!
每节课前,孩子们会先收到一份学习手册,不仅包含了课后阅读复盘的内容输出,还内含独家阅读策略,考试通关就靠它。

这门课首先特别注重孩子在老师带领下的自主阅读
开始听课了!老师先是带着孩子精读《纳尼亚传奇》相关选段,然后开始抛出问题:
4个孩子是怎么进入纳尼亚世界的?
让孩子自己梳理故事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背后的动机。当堂检测孩子的阅读情况,以及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家长们都知道,这些都是考试中非常常考的阅读理解题。
课上,孩子们经过头脑风暴,互相启发后,会再回到写故事环节,让孩子畅想魔法世界的入口。
听到这里,我们大概就知道了,这门多元思辨读书课能帮助孩子什么了:
解决孩子不爱读的问题
解决孩子不爱思考的问题

PART.02

没有标准答案的一门课

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纳尼亚传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爱德蒙的自省,这是《纳尼西传奇》中充满人性光辉的一笔。
这也正体现了这门课的目标——不只是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课堂上,老师会和孩子们一起探讨面对诱惑时该如何做出选择。这样做的初衷是让他们看到,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不同的后果,而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
理解选择的重要性:每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做决定时要慎重。
思考后果在做选择之前,想想这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好结果和坏结果。
承担责任无论选择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勇于承担后果,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又可以看出这门课能解决孩子什么问题:
解决孩子不爱表达,无话可讲的窘境
→让孩子拥有独立见解,培养思辨能力

PART.03

“阅读+思辨+表达+写作”

没见过这么完整闭环的一门课
其实在上面,我们已经感受了这门的“读”“讲”“辨”,在这三个环节过后,还有非常重要的创作环节
比如《纳尼亚传奇》课程中有一个写作主题就是带领孩子一起打通"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从打破入口开始,让孩子不怕写,建立孩子的写作信心,踏上自己的写作之旅。

孩子写完以后,还有老师的一对一点评。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有没有惊艳到你。
孩子有了精读,自然有了素材
课上有思辨的讨论,自然有了逻辑
有经典文本对比阅读,再构建好框架,自然就有了好的创作成果
整个课程下来,孩子会拥有读写致用的能力。

让6-15岁孩子

都能找到合适的课堂
课程精细划分了小学到初中6-15岁孩子每个年级的学习目标,均是对应新课标新教改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要求,跟着学不出错,而且普娃也能迅速跟上
下面为大家展开讲讲,为什么多元思辨读书课与新课标、新教改、中高考这么契合呢?

读-阅读:拓展阅读广度、深度,提基础,不偏科



新课标强调的跨学科读写,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大型综合类考试中占分趋势加强,大家可以看这个占比图,跨学科非常明显。





这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阅读量大、速度快,还注重考查通过阅读形成的思考力、判断力,这要求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大量文字。


这个课程,它做到了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扩展孩子的阅读广度、深度。孩子们在一年级到初三的阅读量能超过1千万字,这远远超过了新课标的要求。



如果从小开始涉及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且在文史、数理、哲思等方面就多有阅读,那就完全不担心自家的孩子到了初高中会出现偏科的现象,因为他从小接触的范围就很广了,打好了地基,他知识库里的链接多了,偏科就不复存在。


讲-讲测:快速读,精确读,专治考不完、写不完


有人测算过,高考整篇试卷仅题目的阅读量就是10页A4纸、约9000字,考试时间150分钟,扣掉答题、写作的时间,孩子一分钟要读多少字?很多学生都会遇到“读不完”、“写不完”的窘境。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捕捉关键信息,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高考真题阅读量激增


《给孩子的多元思辨读书课》就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为2年级到初中的孩子安排了详细的阅读速度训练,让孩子提前打好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未开设专门的讲测训练,通过在读的模块中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勇敢表达,提升表达自信)



写-读写集训:有素材、有逻辑、好框架、出成果


除了读跟讲,很多家长也担心,在阅读、讲测后孩子能不能“妙笔生花”,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为文字进行呈现?答案是肯定的,在课程体系中,孩子们将通过撰写课后练笔(阅读复盘)、小说、跨学科论文等形式,将他们的思考和创意落笔成文。



测-测试、随堂笔测:会读写,学科素养双提升


就像锻炼需要看到肌肉的线条,阅读也需要看到能力的提升。


因此,课程每月都会邀请教育领域的大拿来给孩子做测评。中高考出题专家们和顶尖阅读名师会给孩子量身打造测评内容,让他们早早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摸清新出题的路数。这可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的考场上先人一步的秘密武器!



更厉害的是,测评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对一的深度评检。这种个性化的关注,能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自己的独特路径,让学科知识和个人素养齐头并进,全面提升



辨-思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考改课改都不怕),中文学习力的全面提升


这个课程最大的亮点是,它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思辨能力,还打通了从阅读到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全通路。


而这些都是新课改越来越强调的“核心素养”


打个比方,孩子们在课上阅读、延伸讨论的很多题都是需要联系生活的,这是近几年中高考常考的类型。


比如:今年特别热门的AI、人工智能等话题,类似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在课上进行思辨讨论。


中高考还有一大趋势就是从考知识到考思维能力。不只是填上对错,还要逻辑推理、深入分析再表达出来,而这一点就是这个课程最看重的,这样的题型在每堂课基本都能看到。



👉家里上小学初中的孩子,出现这些情况的,都可以来听听。
◆总是依赖别人给出答案,自己不会思考
不会精准表达自己的想法
阅读总是翻几页就结束,读不进去
读了还是不会用,写作文还是干巴巴

报了市面上的课,总是看不到成长

▼点击,一站式提升阅读写作与表达

你也许还想问:

Q:上课形式与人数
A:采用真人小班直播模式授课。一对多小班课,一二年级开班人数4人,满班人数8人,三年级以上开班人数5人,满班人数12人。
Q:上课时间和频次
A:一二年级,每周2次课,每次50分钟;三年级以上,每周1次课,每次100分钟。

编辑:鞠欧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1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