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4-13·阅读时长11分钟
融合阅读创作思辨讨论
一节《纳尼亚传奇》居然有这么多内容
没有标准答案的一门课
“阅读+思辨+表达+写作”
让6-15岁孩子
读-阅读:拓展阅读广度、深度,提基础,不偏科
新课标强调的跨学科读写,在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大型综合类考试中占分趋势加强,大家可以看这个占比图,跨学科非常明显。
这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阅读量大、速度快,还注重考查通过阅读形成的思考力、判断力,这要求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大量文字。
这个课程,它做到了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扩展孩子的阅读广度、深度。孩子们在一年级到初三的阅读量能超过1千万字,这远远超过了新课标的要求。
如果从小开始涉及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且在文史、数理、哲思等方面就多有阅读,那就完全不担心自家的孩子到了初高中会出现偏科的现象,因为他从小接触的范围就很广了,打好了地基,他知识库里的链接多了,偏科就不复存在。
讲-讲测:快速读,精确读,专治考不完、写不完
有人测算过,高考整篇试卷仅题目的阅读量就是10页A4纸、约9000字,考试时间150分钟,扣掉答题、写作的时间,孩子一分钟要读多少字?很多学生都会遇到“读不完”、“写不完”的窘境。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阅读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捕捉关键信息,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中高考真题阅读量激增
《给孩子的多元思辨读书课》就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为2年级到初中的孩子安排了详细的阅读速度训练,让孩子提前打好基础。(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未开设专门的讲测训练,通过在读的模块中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勇敢表达,提升表达自信)
写-读写集训:有素材、有逻辑、好框架、出成果
除了读跟讲,很多家长也担心,在阅读、讲测后孩子能不能“妙笔生花”,将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为文字进行呈现?答案是肯定的,在课程体系中,孩子们将通过撰写课后练笔(阅读复盘)、小说、跨学科论文等形式,将他们的思考和创意落笔成文。
测-测试、随堂笔测:会读写,学科素养双提升
就像锻炼需要看到肌肉的线条,阅读也需要看到能力的提升。
因此,课程每月都会邀请教育领域的大拿来给孩子做测评。中高考出题专家们和顶尖阅读名师,会给孩子量身打造测评内容,让他们早早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摸清新出题的路数。这可是让孩子们在未来的考场上先人一步的秘密武器!
更厉害的是,测评后,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对一的深度评检。这种个性化的关注,能帮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自己的独特路径,让学科知识和个人素养齐头并进,全面提升。
辨-思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考改课改都不怕),中文学习力的全面提升
这个课程最大的亮点是,它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思辨能力,还打通了从阅读到口头和书面表达的全通路。
而这些都是新课改越来越强调的“核心素养”。
打个比方,孩子们在课上阅读、延伸讨论的很多题都是需要联系生活的,这是近几年中高考常考的类型。
比如:今年特别热门的AI、人工智能等话题,类似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在课上进行思辨讨论。
中高考还有一大趋势就是从考知识到考思维能力。不只是填上对错,还要逻辑推理、深入分析再表达出来,而这一点就是这个课程最看重的,这样的题型在每堂课基本都能看到。
◆报了市面上的课,总是看不到成长
你也许还想问: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1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