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这部爆款台剧,戳破了我们最深的痛与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10-16·阅读时长23分钟

43人看过
《人生清理员》在对死亡残酷性的揭示与反思上,更是走在最前列。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曾于里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近期热播的台剧《人生清理员》,讲述一群在非正常死亡现场从事清洁工作的“特殊现场清洁师”的故事。剧集通过这些清洁师遇到的各种案例,直面死亡,并探讨“孤独死”等社会问题。
《人生清理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21年的热门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事实上,《人生清理员》在2020年就以电视电影的形式播出,并获得不错的反响。观众希望看到更长篇幅的故事,促使制作团队将作品扩展成影集。
《人生清理员》剧照
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影响,国人往往倾向于避免直接谈论死亡,认为它是不吉利和令人不安的。不过,这些年来,台湾影视剧一直在努力突破死亡这一叙事禁区,围绕死亡主题进行多种类型的影视创作。比如讲述与死亡有关职业的职人剧《出境事务所》《生死接线员》《人生清理员》,由死亡抵达情感的《父后七日》《百日告别》《孤味》,死亡与灵异元素结合的《通灵少女》《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不良执念清除师》,还有死亡与悬疑类型深度融合的《谁是被害者》《逆局》,等等。
《人生清理员》在对死亡残酷性的揭示与反思上,更是走在最前列。

“死亡是不好看的东西”

这两三年时间,大陆影视剧也出现了一些以“死亡”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譬如电影《人生大事》《不虚此行》、剧集《三悦有了新工作》《春色寄情人》。主人公的职业与死亡紧密相关,直接涉及到逝者的遗容整理、丧葬仪式、悼词写作等,是讲述死亡主题的天然载体。
通过职业工作者的视角,影视作品能以一种更为间接和细腻的方式进入死亡主题,从而避免直观呈现死亡的残酷性,给予观众更多的情感缓冲空间,促进社会对这一话题的正视和接纳,并顺势探讨生死观、人性、家庭关系等复杂议题;而通过强调死亡仪式感,如精心准备的葬礼、遗体整容、遗物整理等,生者也能以一种平和、尊严的方式告别逝者,进而减轻观众对死亡的恐惧。
换句话说,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关于死亡这一话题已经变得不再那么忌讳,但仍然有一些“忌讳”——比如不能太直接、太残酷地去呈现死亡,必须曲折委婉、庄重严肃。而这只是触及死亡的一个层面而已,台湾影视剧早有先例。
2015年播出的《出境事务所》,以礼仪公司为背景,通过一群处理亲友“出境”事务(即丧葬事宜)的礼仪师的故事,详细展现礼仪师的工作流程、面临的挑战以及行业内的各种规矩,揭示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丧葬世界;剧集围绕一个或几个丧葬案例展开,经由逝者生前的故事和家属的反应,聚焦亲情、爱情、友情等复杂的人性情感,传达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敬畏。
《出境事务所》剧照
从《出境事务所》,到《人生大事》《三悦有了新工作》《不虚此行》《春色寄情人》,这些作品殊途同归——经由精心设计的仪式和情节,展现生者如何逐步接纳死亡,并在哀悼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在这一视角下,死亡不再是恐惧和避讳的对象,而是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仪式化的过程,生者能够逐渐释放内心的哀痛,达到与逝者和解、与自我和解的境界;同时,它倡导一种积极面对生命终点的态度,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死亡的新视角。只是,对死亡的呈现不能只有这一视角——而不是说这些作品不好。因为很多时候,过于隆重的殡葬仪式会掩盖生者内心的真正悲伤。一些人为了维护所谓的“面子”或者劝说自己和解,而不得不参与一系列繁琐的仪式,忽视内心对死亡的真实感受,反而留下心理创伤。
何况,现实中的死亡往往伴随着痛苦、衰败和无常。它是生命的终结,是美好的失去,是不可逆转的终结,有时是难以通过仪式来淡化或掩盖它。
由此,台湾一些涉及死亡的电影作品在呈现各种殡葬仪式的时候,也在解构它。比如《父后七日》通过一场近乎荒诞的葬礼,对殡葬仪式感进行祛魅。电影中的葬礼充满滑稽和浮夸的仪式,如道士的做作表演、孝女的被迫“哭爸”等,让观众在哭笑不得中反思传统丧葬文化中的荒诞与不合理之处。
《父后七日》剧照
又如电影《孤味》,在丈夫的灵堂上,林秀英看到“小三”蔡美林请来佛教信徒念经,便立刻打电话请来道士做法,灵堂上出现佛道“同场竞技”的荒诞一幕。林秀英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丈夫出轨和“小三”存在的不满和愤怒,也彻底消除了丧礼仪式严肃性与神圣性的认知。
对殡葬仪式感的祛魅,并非否定对逝者的尊重与关怀,而是试图打破对殡葬仪式感的盲目崇拜和过度解读。尊重与关怀应该体现在逝者生前,而不是过分追求死后的形式与排场,寄望于心灵鸡汤般的仪式来抵消自己曾经的不孝顺或不作为。
不过,真正的平视死亡除了不牵强附会、不自我感伤,还意味着正视它的不堪与无常,不美化、不粉饰、不回避。这也是《人生清理员》在死亡议题上的一次拓展。影集采取直接且写实的手法,将“死亡是不好看的东西”这一事实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几乎是填补了我国死亡影视叙事的一个空白。
由于剧集主要聚焦非正常死亡案例,当死者被发现时,尸体往往已经高度腐烂。《人生清理员》详细描绘了尸体腐烂后的场景,比如尸水、血水、体液等渗透到地面和家具中,形成难以清除的污渍和气味。虽然不可能完全复制现实中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剧组还是尽力通过一些手段(如喷洒特殊溶液)让演员们感受到某种程度上的不适感,从而更自然地表现出角色应有的反应。
剧集也没有回避尸体腐烂后吸引蛆虫和其他昆虫的事实。美术组甚至自行养殖蛆虫,在拍摄时再一只一只地放置到现场,以求最真实的视觉效果。导演陈大璞说,“法医办案会从蛆的蜕皮次数,判断尸体死亡时间。美术组根据资料,将蛆依培育时间区分大小,还按剧情需要,一一夹出放在现场”。细节的逼真再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非正常死亡现场,对死亡的残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为了呈现特殊现场清洁员的工作,剧组邀请台湾首位特殊现场清洁师卢拉拉作为顾问。在展现清洁工作的过程中,《人生清理员》力求准确无误。清洁员需要穿戴全套防护装备,包括连体式防化服、口罩、护目镜及手套等,以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物质侵害;他们会使用各种专业工具和技术来进行彻底清理,如高压清洗机、生物酶降解剂等。科学而严谨的清理过程既展现了职业的专业性,也进一步凸显死亡的不可回避性。
《人生清理员》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还原非正常死亡后的场景,进一步突破死亡这一议题的禁忌;目睹非正常死亡的残酷,观众被迫思考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提升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的意识;剧集也经由非正常死亡,探讨“孤独死”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


“如果哪天我没回讯息,记得来敲我的门啊”

《人生清理员》是一部职人剧,围绕与死亡相关的特殊现场清洁师这一职业展开。“职人剧”是中国台湾的称呼,在大陆我们更多称之为“职业剧”或“职场剧”。事实上,大陆的《人生大事》《不虚此行》《三悦有了新工作》也都可以归类到职业影视的范畴内。
职业剧的通用叙事模式是“P+P”,即Professional+Personal(专业+人性)。《人生清理员》同样如此。在专业(Professional)层面,剧集通过多个案例向观众展示特殊现场清洁员的工作细节,如何处理非正常死亡后的现场,包括清除恶臭、污渍以及遗物整理等。
人性(Personal)层面,则有两个面向。第一个面向是主人公的个人生活线,刻画他们的人生困境以及在职业中的成长。
《人生清理员》“明日清洁社”的五位主角各有各的烦恼。金士杰饰演的龙哥曾是黑道老大,与女儿利颖的关系因此变得疏远,他希望弥补过去对家庭的缺失,又不幸罹患癌症;凤小岳饰演的大川,曾是一名前实习医生,他一直认为父亲背弃了他,内心充满痛苦;宋芸桦饰演的利颖,长期在国外生活学习,与父亲关系疏离,前男友自杀离开人世更成为她内心中难以消除的伤痛;黄冠智饰演的万兔,需要全天候照料患有严重疾病的母亲,又始终得不到母亲的爱与认可;蔡嘉茵饰演的伊雯,是一名单亲妈妈,在事业与母职之间艰难平衡……
在个人生活线的推进中,五位主人公逐渐克服困境,实现个人成长与和解。龙哥与女儿逐渐解开心结,父女关系得到修复;大川在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的苦衷,他原谅了父亲也真正释怀;利颖在经历前男友轻生的事件后,学会面对和放下,与前男友母亲拥抱和解;吃尽人间苦头的万兔遭遇不幸,成为这部剧最大的泪点,但他的善良、坚强和勇气会永远留在世间;伊雯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保持乐观和坚强,为女儿树立了榜样……
人性(Personal)的第二个面向,在于职业背后社会议题的揭示。《人生清理员》聚焦非正常死亡这一特殊领域,它对“孤独死”这一日益严峻的社会现象予以更直接也更深刻的剖析。
“孤独死”,也称为孤立死或独居死亡,指一个人在没有他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世,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未被发现。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独居者身上,尤其是老年人、社会边缘人群或者与家人和朋友失去联系的人。由于死者是单独居住,其去世可能要经过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后才被发现。这期间,尸体已经开始腐败,导致严重的气味问题。剧中的“明日清洁社”处理的案例大多数是死后很久才被发现,尸体已经高度腐烂、散发恶臭。
“孤独死”的原因,我们首先都能联想到人口的老龄化。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均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又由于现代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子女因工作等原因无法经常陪伴父母,导致老年人更加孤立。许多老人选择或被迫独居,增加了“孤独死”的风险。
但其实“孤独死”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年轻化。“如果哪天我没回讯息,请大家记得来敲我的门啊。”《人生清理员》影集版制作人、编剧杨凯婷说,同事的这句玩笑是之前影版创作的起点,“独居这件事情,不是一般我们所想的老了才会发生,而是随时都在我们身边上演,这是现代人的社会状态”。
所以,剧中“孤独死”的案例不仅有老人,更有独居的年轻人。比如有一个健身教练,住旅店时不慎摔倒,来不及拨打急救电话便晕死过去最终去世;还有一个长时间宅家直播的年轻网红,猝死在出租屋里,被发现时已经死了十几天了……
“孤独死”的年轻化事出有因。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独居年轻人的数量不断攀升。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生活不稳定或社交焦虑,很容易陷入孤独状态;社交媒体的普及,虽然提供了虚拟的交流平台,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面对面的真实互动,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孤独感。长期缺乏情感交流和社会支持,不仅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增加了“孤独死”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尽管人口密集,但邻里之间的联系却日益疏远。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忙于工作和个人事务,缺乏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和维护社区关系,相互间的支持与关怀逐渐减少。“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形下,人们陷入困境也不会向“附近”求助,或者长时间没有生活动静也无人关心、无人过问,这无疑加剧了“孤独死”的发生概率。
可见,“孤独死”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反映了老龄化、人际关系疏离以及社区支持系统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人生清理员》以相对独特的视角,聚焦特殊现场清理人员的工作,直面“孤独死”的惨状,也揭示了“孤独死”背后的社会积弊,引发我们对相关议题的反思,并触发改变的动力。
剧集终了,除了提醒亲朋“如果哪天我没回讯息,请大家记得来敲我的门啊”,还有更多改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做。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6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742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