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最美马王堆

作者:薛芃

05-28·阅读时长2分钟

11570人看过

最美马王堆

5.91MB
00:0006:27
在湖南博物院内,1:1大小复刻的马王堆1号墓墓坑吸引着大批参观者(张雷 摄)

今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发掘50周年。1972年到1974年,位于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经历了为期两年的发掘。在“十室九空”的汉代墓葬中,马王堆1号墓完全没有被盗掘,再加上有特殊的白膏泥封住墓室,使得下葬时的随葬品几乎完好保存,不腐女尸的发现震撼全球,这样的湿尸从此被称为“马王堆型古尸”。当全球目光聚焦于长沙市,2、3号墓相继发掘,1号墓女尸的身份由此被确认,她叫辛追,她的丈夫利苍是西汉长沙国的首任轪侯,葬于2号墓,3号墓极可能是他们的长子,第二任轪侯利豨。

就这样,三座墓葬中有两座几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出土随葬品丰富,包括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与漆器,盛放着各式佳肴的食器,涵盖天文、地理、思想、医药的帛书“图书馆”,等等。在此之前,从未有任何一座汉墓保存得如此完整,两千余年前生活的方方面面像一本当时的生活手册,展开在20世纪人们的面前。

这次发现也是我国在“文革”期间的一次考古传奇,在很多学术科研停滞之时,全国考古和多学科顶尖专家都会聚长沙,经历特殊时期停刊的《文物》和《考古》两本刊物因马王堆汉墓发掘而复刊。无论是在古代历史维度还是考古史维度,我们都能为马王堆的发现找到一个最重要的位置。直至今年,马王堆汉墓完成发掘过去了整整50年,研究人员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着这座宝库。

如今,当年马王堆汉墓发掘的所有文物都收藏于湖南博物院。2017年底,湖南博物院进行了最新一次的展陈调整,一座马王堆1号墓复原墓坑上下贯穿展馆空间,复原墓坑是原比等大的,它也为湖南博物院带来了新一轮参观热潮。湖南博物院的三层是专门的马王堆展厅,参观展览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了解辛追、长沙国和西汉时代的过程。

西汉生活在你面前缓缓拉开:展柜里的竹笥虽然不是名贵之物,但完好如新,而且从形制到编法,都与今天我们看到的竹筐无异,在它们的旁边,放着用泥或是木做的钱币,这是顺应汉文帝薄葬政策,不以贵重金属下葬,用日常材料取而代之;泛着油亮光泽的各式漆器,上面有些绘着精怪的小猫,有些写着“君幸饮”“君幸食”的字样,意味着使用器物时的好心情,以及精湛的流水线工艺水平;展开的两件衣物——印花敷彩纱丝绵袍和朱红菱纹罗丝绵袍精美无比,你若再仔细看它的宽袖,可以看到裁剪的痕迹,通过这个细节可推断出当时织机的最大布幅;各种内容的帛书最是难懂,往往只能趴在玻璃上驻足良久,带着满脑子疑问离开。

再经过两幅著名的T形帛画,路线将你带往1∶1复原的辛追墓。若感兴趣,去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内看看真正的原址更好,不过在发掘之后,1、2号墓坑已回填,现在仍能看看的是3号利豨墓墓坑的原址。所有的一切铺垫,终点是那具两千余年的湿尸,它并不那么好看,头发蓬乱,眼鼻难辨,微张着嘴,皮肤上布满了褶皱,而她才是这一切奢华物质的真正享用者。

经过50年,再回头来看马王堆,我们看什么?马王堆1号墓下葬的时间,正值西汉文帝时期,与秦帝国全面郡县制的一元统治体制不同,汉帝国建立后施行郡县与封国并行的二元统治体制,长沙国正是封国之一。在这里,黄老之道盛行,楚文化深深影响着汉文化的发展,商业贸易、农业生产逐渐成熟,汉王朝政局也在初期的动荡之后日渐平稳,马王堆的三位主人便生活于此时此地。丰富的物质世界依然迷人,帛书内容尚有大量未破解,这些文物将我们与两千多年前的这片土地和西汉社会文化拉得更近。

文章作者

薛芃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897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0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