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召旭
2021-01-15·阅读时长6分钟
曲目信息
曲目
春之絮语
(The Rustle of Spring, Op.32, No.3)
作曲家
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辛丁
(Christian August Sinding)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读《古典音乐说明书》,我是段召旭。今天突然发现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来到了这一季的最后一讲,《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三季已经走到最后一课,真是很快,一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今天我们收官之作的作曲家,想来大家已经都知道,就是摩羯座一位不太知名的作曲家——辛丁。辛丁出生于1856年的1月11日,但是后来在1941年去世。他是挪威的作曲家,那么提到挪威,其实我们能想到的音乐家大概只有一位格里格,辛丁是在格里格之后一位挪威非常知名的作曲家,虽然在今天我们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但据说在当年还是很出名的,不仅是在挪威,同时他在德国也很有名。在德国方面他的音乐风格是受到瓦格纳的影响,所以有人把他描绘成是格里格加上瓦格纳的感觉。
▲ 辛丁肖像照
我觉得这样的作曲家也很有意思,有很多曾经名噪一时,后来就被人遗忘了。好在辛丁还没有被完全遗忘,他还留下了一首作品,到今天都还算是古典音乐当中的名曲,我们把它的名字翻译成《春之絮语》,是一个很诗意的翻译。实际上直译的话它可以被称为《春之声》,就是春天的“声音”,它不是春之歌,而是“声音”的“声”,不是“歌曲”的“歌”,总之就是描写春天或者是呼唤春天。我们的最后一讲也是到了冬天,马上后面就要过年,春天就要来了。所以我把它放在我们的最后一讲,也是跟大家一起来期盼美好春天的到来。
我们先来看看《春之声》这首钢琴作品,实际上这首钢琴作品在某种形式上跟格里格的很多作品还是蛮像的,因为它就是像一首无词歌的感觉,一直有一个旋律,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伴奏。这首曲子使用了很多在上方声部进行的伴奏,也就是说高声部反而是伴奏(弹奏),是这样的伴奏音型。平常我们听到的伴奏经常是在下面,而旋律在上面,这首曲子并不是这样,反其道而行之,我觉得这是为了表现春天春风拂面的感觉(弹奏),是不是蛮有春意呢?
它的结构也是三段,开始的主题是这样的(弹奏),这是很优美的第一句,我们来加上伴奏是这样的(弹奏)。然后一个经过句(弹奏),接着又开始唱第二句,第二句还是跟第一句差不多(弹奏),几乎是一样的(弹奏)。在最后一小节的时候和声有变化,我们来对比一下,第一句结束的时候(弹奏),它的伴奏和声是这样,到第二句是这样(弹奏),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就代表往下要有变化发展了。
▲ 克里斯汀·辛丁,冈纳·海伯格(Gunnar Heiberg)和纳特·汉姆逊(Knut Hamsun)
由亨里克·隆德(Henrik Lund)于1926年所绘
接下来还是跟刚才很像的、类似连接的一个从低声区(弹奏)走上来的连接句(弹奏),我们会听到(弹奏)代表春意的伴奏肢体一直都在持续。接下来第三句(弹奏),然后(弹奏),所以大家会听到仿佛是这句(弹奏),后面让它浓密了一点点(弹奏)。接着又来一遍(弹奏),然后又浓密一点(弹奏),好像后面就相当于是对前面的变化。我们来看加上伴奏之后是什么样(弹奏),然后浓密起来(弹奏)。
接着它就唱下去,这是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弹奏),我们来听一听这个长句(弹奏)。然后还是用这种后面把这句(弹奏)进行浓密化(弹奏),而且最后一个音有变化,开始是(弹奏),然后(弹奏)。这个音味道就很不一样,色彩也很不一样,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弹奏),然后第二次(弹奏)。大家听这个地方(弹奏),然后(弹奏),这个声音也很有意思。
然后我们会听到什么呢?就是很类似于开始的那个旋律,但是它有一个变化,变成这样(弹奏)。大家能听到他又用这种手法,开始的时候(弹奏)这一句音比较简单,后面给它复杂一点(弹奏),然后变一个和声(弹奏)。所以跟前面这个像是模进,刚才我们听到它前面是(弹奏),然后这里它模进成这样(弹奏),完全是一样的进行和感觉。
然后它还继续往上走(弹奏),好像春意越来越浓了。接着走入到这样的旋律上(弹奏),好像一下春天真的扑面而来。我们会看到这首曲子当中,除了它一直在持续仿佛春风拂面的伴奏音型之外,还有它的旋律一直有浮点(弹奏),一直都有浮点的构成,这个节奏也是一个特点。刚才我们说已经到很浓春意的地方(弹奏),到这的时候,旋律就到高声部了(弹奏),然后伴奏在下面(弹奏),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种旋律加伴奏的构成。在这样的音型之后,它逐渐就衔接到第二段,也就是中段,我们会听到这样的音型(弹奏)。
然后就来到它的中段,它的中段一直都是左手也就是低音是伴奏,然后旋律在上面(弹奏)。实际大家会听到它就是前面的(弹奏)变化,用它发展出一个中段式的感觉,只是一下到高音区了,我们来听一听它的旋律是这样的(弹奏),然后模进(弹奏),然后继续模进(弹奏),这是它的中段,是一种非常浓烈的感觉。
然后又轻下来,我们会听到前面的主题再次出现(弹奏)。大家听到都跟前面是一样的,所以这里就是再现,等于是又回来了。然后我们还会听到仿佛春意越来越浓烈,越来越盎然(弹奏)。然后又回到旋律在高音,伴奏在低音的段落(弹奏)。逐渐它就走到最后的尾声,尾声它不是用那种弱着收的感觉,而是用强的,仿佛在宣告春天已经到来了,是一种欢呼雀跃的感觉(弹奏)。
这就是这首辛丁的《春之絮语》,或者叫《春之声》。我们会听它实际上还真的是有点格里格的感觉,而且从技术的难度上来讲,它也不是特别难,所以它也是比较容易被有一些钢琴基础的朋友们拿来进行表演的一首作品,而且效果也挺好,音也挺多,听起来挺华丽的一首作品,这也是辛丁现在还会被我们经常拿出来上演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当然历史是大浪淘沙,今天在这也跟大家分享他这首作品,让我们知道挪威的作曲家当中除了格里格,还有一位算是他的后继者,叫做辛丁。而且我们听到他虽然活到1941年,但是他的音乐语言基本上还是浪漫主义,还是我们非常容易接受的那种音乐语言。
不知不觉我们这一年已经就过去,而且最让我感慨的是,当时我们第三季刚开始的时候疫情刚起来,那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当我们这一季都结束的时候,疫情还没有结束。所以在今年祝福大家新年快乐、明年更好,我觉得是比哪一年都更加由衷,真的特别由衷地祝愿我们每一位朋友在未来的一年,甚至于我们的全人类在未来的一年都会变得更好。
最后感谢大家这一年的陪伴、聆听以及支持,节目的不足之处也感谢大家的包容。最后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彩蛋,是我给大家自弹自唱的一首作品。当然我们就不去管这首作品到底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我们《古典音乐说明书》的宗旨一向都是只要是好听的音乐,只要是让你受到感动的音乐就是好的音乐。
所以一会儿在前奏和尾奏当中,我们还会听到在我们《古典音乐说明书》当中曾经出现过的两首名曲,当然这个前奏尾奏是我特意加进去的,原来这首歌里面是没有的。也希望大家喜欢这首歌,另外也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我安排的前奏和尾奏到底是什么曲子呢?下面就给大家献上我自弹自唱的这首歌曲。
不知道哪里是疲惫的尽头/不知道有没有离开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忙碌地追求/为了什么没有
谁知道有什么成就会不朽/谁知道有什么爱情最温柔/谁知道拥有了这一切算不算梦寐以求
只知道不开心忍不住泪的/只知道不轻易免不了喝酒/不知道一个人怎么样散步算无药可救
我知道迷茫的、脆弱的、烦恼的、寂寞的、压抑的感受谁都有
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你痛苦地、矛盾地独自承受
明知道放弃了才想保留/明知道过去了才要多久
我知道满足的、快乐的、完美的、依恋的事情都难以长久
告诉我是不是每个人都看不透
歌唱完了,我要跟大家说的话也都说完了,我们到说再见的时候了,在这再次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新年都会更好,再见!
转发下面的海报
召唤更多古典音乐爱好者
发表文章662篇 获得8个推荐 粉丝7734人
钢琴演奏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