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反家暴为什么这么难

作者:王海燕

2020-11-18·阅读时长22分钟

1096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1017个字,产生40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3年7月25日,台湾旅德编舞家赖翠霜以家暴事件为主题的新作《家·温 ℃》在台北艺术大学实验剧场举行彩排记者会。赖翠霜希望借助该作品,让大众更关注家暴事件(新华社供图)


家暴:被放任的权力与控制

52岁的李莹至今记得她成为职业律师后,接到的第一个案子。那是近20年前,李莹在当时的北京大学妇女法律中心做兼职律师,来求助的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女人,来自外地,胳膊被丈夫打骨折了,而她丈夫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地头蛇式的人物。这个女人遍寻帮助,未得处理,才奔赴北京寻求正义。那是李莹第一次真实地接触家暴受害者,因奔波和穷困,那个女人绑在手臂上的纱布已经变得肮脏泛黄,却眼神坚定地要求起诉丈夫,这给李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正是从那起案子开始,李莹接连代理了多起家暴案件,将之作为重点领域,并在2011年成立了公益机构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北京源众”),专门服务家暴受害者或相关人群。

李莹涉足反家暴领域时,在司法层面,涉及家暴相关内容的法律只有《婚姻法》修正案,且属于宣言性的内容,没有定义,没有标准,没有指导措施,更没有司法处理意见。即便如此,李莹所在的北大妇女法律中心依然源源不断接到求助。在李莹看来,其原因是2001年热播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对大众完成了一次很好的知识普及,唤醒了很多受害者的反抗意识。这部电视剧以家暴为题材,其中对家暴的普遍性、严重性、隐蔽性和救济困难的探讨,如今看来依然不过时。


公益律师李莹,多年来一直关注家暴案件,和她的很多同龄人一样,她在这方面的启蒙来自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王旭华 摄)


作为相关专业人士,李莹对家暴的了解并没有比大众早得太多。和大多数的专业人士一样,她最早知道家暴这一概念,是因为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这场当时为止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世界会议上,探讨了诸多女性权益相关的世界前沿理念,“男女平等”列为基本国策、妇女NGO(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反家庭暴力法》推行等诸多重要事件的最初源头,皆能追溯至此。李莹当时还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在热烈报道那次会议的大众媒体上,她第一次听说了“家庭暴力”这个词,第一次意识到她童年时期的那些邻里夫妻冲突,还有另外一种定义方式。

当然,当时很多人并不认为中国存在家庭暴力,因为在人们印象里,家庭成员之间即使拳脚相向,也和陌生人之间的暴力对抗存在本质差别,属于不需要公权力介入的“家务事”。这种模糊的感觉部分正确。因为家暴和普通暴力的确不同,但并非因为它是“家务事”,而是因为它跟普通暴力有着完全不同的发生肌理。

首先,陌生人之间的暴力往往具有偶发性、一次性,但严重的家暴往往是重复的,并伴随着暴力升级。根据国际上的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在外界介入过的家暴案件中,受害者首次向社会求助前被家暴的平均次数超过30次;其次,家暴的本质和目的也不同,虽然不同学者将家暴分为不同的类型,并认为其发生的原因也不尽同,但针对严重的家暴,全世界的主流观点都认同,这是一种可以被形容为“亲密恐怖主义”的权力与控制行为。

权力与控制看起来似乎无需说明,但其引发的后果却是微妙的。以最常见的伴侣之间的家暴为例,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在2005年做过的一项调查曾被广泛引用,这份调查显示,北京部分地区看守所内的984名女性犯罪嫌疑人,被捕前遭遇家暴的比例是35.7%,而这些家暴受害者中,在两性同居关系受害的女性比例最高,占比19.1%,其次是未婚未同居女性,占比13.9%,然后是离婚/分居关系,占比13.2%,而已婚状态的女性被伴侣家暴的比例是7.9%,比前三种类型都低。

国外的不少研究和调查也都表明,发生在恋人之间和离异夫妻之间的暴力频率和严重程度,比法定夫妻之间的暴力频率和严重程度,均要高得多。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对此的解读是,亲密关系中的家暴,根源是施暴人试图使用暴力控制伴侣,而非法定夫妻关系会让施暴人出现更高的不安全感,也就会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控制伴侣。

这一观点也符合李莹对极端家暴案件的观察,她见过的最触目惊心的家暴案件往往属于分手暴力。在她代理的案件中,施暴人使用易燃物质严重烧伤受害者的有两起,都是因为受害者坚决要求解除关系。其中一起案件中,受害者连续换城市,男方紧追不舍,最后在上班路上截住受害人,并两次向受害人泼洒易燃化学物质后引燃,导致受害人全身被烧伤达到40%至50%,手臂碳化。另外一起案件中,施暴人甚至伙同女友上门强奸已经离婚的前妻。

文章作者

王海燕

发表文章133篇 获得28个推荐 粉丝2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0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