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手是人的第二张脸,这话如果不是护手霜厂商发明的那也是它们大力推广,不过即便是古人听了也会深表赞同的,“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对手的欣赏,在我国源远流长。《诗经》写美人就有“手如柔荑”的句子,其后还有“指若削葱根”,“纤纤出玉手”的诗句,美手几乎是美人的标配。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东方审美欣赏的是脖子、手、脚。如今这种民族的审美心理还是很有活力,不是有许多手模吗?一个进步是,如今对男性的美手的欣赏越来越流行了。男性终于也逃不过贪婪的打量了。 还好古人对手的审美只在一则故事里成了惨剧。荆轲曾夸一女子手美,太子丹转眼把这女子的手送给荆轲,这真是吓人的慷他人之慨。如果以美手贾祸确有其事,真可怜那位物一般的古代美人。 这种审美还是文人式的,劳动妇女有柔软白皙的手吗?手可以透露许多消息,细心的人可以分析出生活习惯、所处环境、生活态度、营养情况,说得简单些,善于联系的人可以从手看出主人的阶层。那么此时对手的欣赏,是不是带着光晕效应呢?越是少有越尊崇,手又何止是手呢? 西方对手的审美似乎不出名。断臂维纳斯没有手,却可能反而光芒更著;罗丹雕塑人像后听到有人夸赞人像的手,毅然把人像的手敲掉。我用这两个例子并不是想说西方人更“抱残守缺”。东方、西方,审美都注意整体性,只是似乎东方对部分更倾注情感,看人是一截截看的,所以看眉眼的是一派、欣赏脖颈的是一派、赏手的是一派、论足的是一派。手的审美,不存在是非,但透出隐秘的民族审美心理,而这,不是我现在能明白的。

03-20 09:45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