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征稿|酒与乐|从美酒与音乐想到文化的包容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音乐和美酒能带给很多人快感,确实让人向往。不过既然有人喜欢这种感觉,就会有人不喜欢这种感觉。 对于酒我是爱不起来的。高三毕业时,几个女生买了很多啤酒在同学家“买醉“,这是我印象中主动喝酒的一次豪放经历。当时并不讨厌酒,只是也不爱喝酒。其他女生都喝醉了,有的胡言乱语、有的在洗手间呕吐,而我只是走路时身体有点飘,头脑还清醒得很,还在想她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灌醉。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为了表现自己一口喝下满满一杯红酒。但我很排斥那种感觉,头脑飘然、声音高亢。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提到年轻时定下的道德完善计划第一条就是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这给他时刻带来清晰的头脑。 音乐不是不爱,却是爱不起来。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有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番冒险。他唱给你的是一个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里重新听一遍就必须有知识、有敏锐的感觉和想象力。这大概是一种高级的境界了。杨绛在《走在人生边上》写过感情当用合适的方法来控制,并由音乐而得到发泄和欢畅。生活总有不愉快的事,感情常有受创的时候,感谢音乐让我发泄和欢畅。可见,无论你是高级还是低级的欣赏者、或是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音乐都以巨大的包容性容纳所需,不同音乐喜好的人也能互相包容。 美酒配音乐是一种选项,既然文化可以包容美酒配音乐,那么也能包容白开水配音乐。有的人天生就是白开水的性格,他们不需要酒麻醉自己的头脑,另外有些人却无酒不欢,他们喜欢那种快感。无论怎样都只能尊重对方的选择,这也是文化的包容性对我们的慷慨。
07-01 16:29
0人推荐
this moment1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