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系统学习不仅给了我这名“老三届”插队知青基本的学术训练,也使我在阅读相关英语文史哲作品时,较真切地感受到了深嵌于缠绕于文字中的探求、苦思和悲欢——比如浪漫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在《弗兰肯斯坦》中所表达的对科学发明、对个人追求乃至对人类理性的强烈质疑;又如著名维多利亚时代哲人卡莱尔,从法国大革命的歌颂者蜕变为抗拒任何微小政治变革的“反动派”的思路历程和历史反讽;再比如当下诸多充斥专业术语的时髦文学理论,与欧美发达社会现存秩序既拮抗又共存的复杂关系,等等。此时再面对万花筒般旋动的当代中国文化风景,我便强烈感到,我们对所谓“现代性”、对自身以及“先进的”西方的认识都需要拓展、深化和修订
06-12 17:51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