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就此而言,我始终觉得,真正的“童书”绝不应该仅仅是大人写给孩子看,读给孩子听,而更应该是大人和孩子在平等自由的对话与游戏之间共同创作的。但这样的童书真的存在吗?至少我见过这样的一本神作,那正是加雷斯·B.马修斯的《与儿童对话》,在其中,他与那些幼童们(小至两三岁,大也不过七八岁吧)围绕着一个个看似深奥的哲学问题展开了极为不可思议的对谈:自我、时间、死亡、词语……孩子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令人惊叹乃至折服。这不是讲给孩子们听的哲学,而是与孩子们一起思索出来的哲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确实带给我们无限的启示。固然,马修斯最终还是用成人的思维来解析其中的一个个难题,这稍显遗憾。但这本书明确将儿童与哲学关联在一起,绝对是开创性的。如果孩子身上有一种力量真的能够不断激发人类的生命,那不会是他们尚未成熟的语言与智力,也不会是无法节制的欲望,而恰恰是独一无二的哲学思维。那是一种重新看待世界的新鲜目光,那是一种不断挑战陈规的不凡勇气。艺术史上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艺术家不断地返归到儿童绘画(毕加索、米罗、克利、杜布菲等),那不是因为他们偏爱幼稚的感性,而恰恰是因为他们从孩子身上学到了哲学家式的洞见与超然。

07-12 17:05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