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4.螭梁盉(战国) 为盛酒器。根据王国维的《说 》:“ 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玄酒(玄酒即水)和之而注之于爵。” 主要用来调酒。此 的提梁作镂空螭形。螭又名蟠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图案近似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体盘曲。这种镂空螭梁在青铜器中比较少见。盖顶正中有一猴形钮,猴屈腿蹲坐,单爪握着一条与梁上的环钮相连的链条。神态自然,毛发生动。流作鸟首形,鸟首顶上伏卧一小虎。三足为人面鸟嘴的怪兽,额上有双角,身侧有两翼,前爪左右各抓一蛇。这一形象,与《山海经》中的有关记载很是相似。如《大荒西经》:“西海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兹。”由此推测,这种怪兽可能是当时传说中的一种神怪。在我国早期青铜器的动物花纹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兽面纹、夔龙纹、夔凤纹等带有神话色彩的纹饰。即使存在部分蝉、鱼、象、龟等动物的花纹,往往也非常图案化,不够形象。而此器出现了大量写实的动物形象,反映了青铜器纹饰从神话性、图案化的形象向现实生活形象发展的趋势。

04-14 21:39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