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很推崇133窟中的“释迦会子”这组宋代雕像。133窟就是当年木匠文得权冒险进入的“万菩萨堂”,它是麦积山石窟内部空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由于洞窟形制极像墓室结构,又集中了不同年代的佛像、造像碑,它的建造初衷就有很多猜想。“释迦会子”根据风格来看,是宋代放进去的无疑。这组雕像讲的是释迦牟尼修行成佛后,回家与儿子罗喉罗相见的情景。儿子出生没多久,释迦牟尼就出家修行了,直到六年之后归家。张伟告诉我,同时期同样题材的雕像,佛陀和罗喉罗有着相对固定的摆放规则,或坐或立,比例一致。但在这组雕像里,释迦牟尼是身材高大的圣人形象,同时双眼里有饱含慈父的关爱和歉意,似乎眼睛里有泪水;儿子如同弟子一样,渺小地站立佛陀脚边。他从未见过父亲,心中充满委屈,同时须得保持对万众景仰的圣人的恭敬。雕塑最为传神的是佛陀想要向下触摸的右手。“世俗情感和宗教精神全靠它来表达。想抚摸儿子,又要有点距离。指尖仿佛有着微小的颤动。”张伟说,这种复杂又细腻的情感表达,佛陀难以形容的表情,让它达到了前代雕塑所没有的高度。
03-16 21:23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