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这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观音图形式,最早出现在唐代,是唐代画家周昉首创的。因为画中有山水树木,整体构图柔美,水月观音常常被认为具有江南特色,但事实上,周昉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29窟的两幅水月观音位于正壁两侧。“除了水月观音里常用的竹子、流水,它还有了像牡丹、松树这样非常有本地地域特色的植物,而且在手法上有图形化的倾向。”不仅是水月观音,西夏画师在创作上很自由,一幅画中经常能够融入本民族、汉族、回鹘等各个民族的图示,不太拘泥于佛教范畴内某些定式或长期形成的习惯。除了29窟,榆林窟第2窟也有两幅水月观音,而且在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上都更高。其中最出名的是西壁门南侧的“水月观音图”。这是一幅敦煌石窟群里极少出现的以三角形构图、大量留白完成的作品。头戴繁复样式珠宝的观音舒展地倚靠在一块绿色石头上,左手放在微屈的膝盖上,右手轻拈佛珠,一身轻薄衣裳沿身体铺展,自然垂在坐石上。石头下是绿色流水,背景里有水月观音中常见的竹子、芭蕉叶、祥云等图案。整体画作主要以晕染法上色,线条流畅,富有弹性。绿色的主色调和整体轻松的画面氛围出现在土黄色的戈壁洞窟里,让人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03-16 20:47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