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为了保护壁画,常书鸿主张对临,不准在墙上拓稿。拓稿是张大千在莫高窟临摹时喜欢用的方式,他把纸蒙在壁画上,钉上四角,直接勾勒出人物的形象。这样做虽然简单些,但对壁画保护影响很大,尤其是四角上的钉子。因此,常书鸿下了死规定,不允许再继续拓稿。不过,张大千还是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线描稿,也成了后来研究院工作者对临的稿子。邵芳和常沙娜合作的172窟,就是用张大千的线描稿子做参照临摹的,先打格子,再按照正确的人物比例、构图关系去慢慢处理细节。最后再进窟与原作比对,一点点修改。172窟的经变画在所有壁画中都算得上是上成品,绘于盛唐时期,工匠们的技艺已非常高超。而有趣的是,南北两壁画的都是同一题材——观无量寿经变,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是一场竞赛,两位工匠在相对的两壁墙上画同一内容,画技就可立分高下了。但如今看来,两幅也很难分出高下,都可代表盛唐的最高水平。南壁在俯视、仰视和平视三种视角中切换,描绘出一个丰富多样的西方极乐世界;北壁则画了鳞次栉比的宫殿,大量人物穿插在建筑群中,井然有序,并且能看出简单的透视关系,说明当时“界画”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了。

03-15 21:56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