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盛唐时,佛教造像传入中国已有六七百年。但敦煌石窟造像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的石窟石雕不同,以木为骨架,用黏土塑制,再绘上色彩,以绘画弥补泥塑造型不足的缺陷,艺术史将这种造像称为“彩塑”。此外,从北凉到隋代,敦煌彩塑大多有高浮雕的特点,背面与墙壁连在一起,因此最佳观看点只是在正面。但入唐之后,敦煌彩塑逐渐发展为圆塑,即从石窟内的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到塑像。盛唐彩塑的观看角度就变得关键,高一点低一点,都不一样。
03-13 21:18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