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知音”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但其中的“知音”仅指精通音律。到了汉魏时期,“知音”做“知心”解的用法便十分广泛,“高山流水”与“知音”二者也在此时开始汇流。但真正使“高山流水”的典故成为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的故事,则是我小时候颇为喜爱的一套书“三言二拍”,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警世通言》的开篇便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里,伯牙、子期不但第一次有了姓、名、字,还确立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子期姓钟,名徽,字子期,以打柴为生。“高山流水”的故事发生于汉阳,摔琴发生于子期居住地马安山集贤村。故事完整,言语生动,使“知音”真正在大众层面获得共鸣。

12-27 18:59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