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945年,戴高乐的顾问、政治哲学家亚历山大·科耶夫撰写了一份才华横溢的《法国国是纲要》,他指出:随着技术环境尤其是经济规模的变化,单一民族国家已经“不够大”了,只有那些由若干加盟民族国家构成的“帝国”才有可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在苏联和美国分别建立起自己的帝国之后,法国也有必要营造一个“拉丁帝国”,这个帝国包含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地中海对岸的西北非殖民地,拥有统一的武装、一体化的经济和相近的观念;即使它的物质力量不足以和美苏两极相抗衡,至少也不至于沦为纯粹的附庸。科耶夫承认德国的经济优势和它的重要性,为了借重德国的力量,同时又避免法国再度为这个邻国所征服,他提出了“煤钢联营”的设想:德国向法国出口煤炭以换取建设所需的成品钢材,法国则对德国的复兴加以调控,使其不至于威胁到本国的安全。这一方案日后经过复杂的演化,成为欧洲煤钢联营(ECSC)的雏形。而“拉丁帝国”最终变成了今天的欧盟,以一体化的形态成为欧洲的最佳出路。

06-05 18:35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