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孽债》,成功扫除了上海人自《围城》之后对影视创作的低迷观望。沪语的运用,是该剧之所以引起如此反响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其最高收视率达42%,可与十多年前《上海滩》万人空巷的情景相媲美)。沪语电视的登堂入室,时逢上升时期上海人的意气风发,于是这个矫情、虚妄而媚俗的煽情故事成了1995年上海文化界一大标志性事件。

05-22 11:07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