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住房商品化需要很多前提——其他分配制度改革得跟上,包括工资体制、劳动力市场流通机制等等。但这些改革没有跟上,当时住房还是作为一个福利,跟整个单位体系绑架在一起,同时劳动力市场没有流通,工资体系也是“低工资、高积累”,老百姓没钱,用微薄储蓄去买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一直房改停停改改,进程很慢。1986年还想过提高公房租金,但也有好多阻力,租金最多也就是回收运营成本,但是无法回收房子的资本成本。后面中央政府不再主动出击,而是鼓励地方政府发挥主观能动性政策创
05-16 18:23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