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唐朝是个旅游发达的年代,文人便是其中的中坚力量。著有《唐代旅游研究》的学者王玉成分析说,唐代文人热衷于旅游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是社会稳定促进了航运事业的发展,一个发达的水路交通网为文人出行提供了便利;另外,唐政府网罗天下英才的国策调动了唐代士子入仕的激情,士子会通过游历和结交,来提高知名度以获得引荐,政府实际能提供的平台有限,也致使文人士子常年奔波于干谒求仕的旅途中;而受到魏晋遗风的影响,一部分人失意后,便彻底寄情于山水,陶醉于自然。从几位唐代诗人留下诗篇的年代来看,他们来到淇河时都属于人生不如意的阶段:李白写下“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的公元744年,正是他离开长安,与杜甫和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今天河南以商丘为中心的地区)的时期。就在前一年,他在喝得酩酊大醉之际,还在大殿上抬起脚让高力士脱靴。这便引发宫人谗谤,玄宗疏远。岑参写“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是为了记录与淇上县尉熊曜一起泛舟淇水的所思所感。他对主人表达着感激之情,同时也悲叹“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的境遇。

06-17 16:59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