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纪念这个100年?某种意义上,1917也可视为现代中国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节点。相比于两年前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两年后即1919年五四运动所赋予新文化运动的更多的政治意义,1917至1918年,对于新文化运动具有文化意义上更实质的推动,成为实际上的中国现代教育和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胡适曾从理论高度评价它,新思潮的根本意义是对于文化的新态度,即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1917这一年涌现出群星璀璨的文化人物,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蔡元培、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章士钊、钱玄同、刘半农、鲁迅、李大钊、蒋梦麟……这期封面,我们通过这些人物的时间截面,重新回到
07-28 19:48
0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