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发型的狂欢、傲慢与忧伤

作者:黑麦

2020-05-27·阅读时长15分钟

288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819个字,产生2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70年2月,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右一)和黑人革命、民权运动家迈克尔·德·弗雷塔斯拿着用来募款的头发,小野洋子陪在列侬身边


大概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发型的需求与日俱增,理发馆变成了发廊、沙龙、工作室,托尼老师不计其数,总之,人们是越来越在意头发了。从波波头到空气刘海儿,从寸头、平头、长碎到披肩发、大波浪,一轮又一轮的发型,成为该年的潮流,但似乎并没有人说得清楚那些发型从何处而来,又为甚消亡,那些代表了时代的审美,是自然产生的,还是人造的范式?

倘若举起时代的望远镜,就不难发现,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关乎文明的瞬间,每一个宏大的场景中,都有一些肖像定格,这些人的五官大多与常人无异,眼神深邃,眉毛浓密,展露出坚毅的姿态,或许能够定义这些形象的,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发型。

毫无疑问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发型似乎总与人的性格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骄傲的恺撒到失落的巴乔,从贝多芬到切·格瓦拉,从简·奥斯汀到碧梨,从玛丽皇后到虚拟偶像言和,头发总是千变万化的,那些细小的、飘逸的发丝,仿佛定格了关于人格的瞬间,也同时塑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梅勒画的贝多芬


英文的“hair”泛指毛发,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人体的毛发中最显著的是生长在头部的头发,其他部位的毛发会称为体毛。它是人体最天然的第二层皮肤,但是随着进化,多数毛乎乎的丝状的蛋白质物质,逐渐消退,头发被孤零零地留在了人体的最顶端,茂盛地生长,最终成为孤岛。在那之前,没有人会注意到它将成为人类自身最重要的修饰器官;在那之后,发型与人类一并书写着有关权利、自由、价值与人性的历史。


贝多芬的全部画像中最出名的就是这幅,如同鸟窝一般不羁的发型


脸谱、谜之发型

西方最早的“发型师”其实是画师,透视的画法,让头发成为了人体“最暗区域”,在艺术作品中,幽暗的影调充满张力,越黑的地方,越能表现真实。

在莫扎特一生的画像中,他始终佩戴着统一的“发型”,那并非是他本身的头发,而是银白色曲卷的假发,这是18世纪宫廷中特有的打扮,一丝不苟,庄重优雅,这也从形象上保持着他与古典音乐典型派的统一步调。然而贝多芬则与他大不相同,从肖像画上即可看出,这位音乐家如同鸟窝一般不羁的发型,或许,贝多芬也因此秉承了古典音乐的浪漫主义与悲情派。

从卡尔·里德尔(Carl Traugott Riedel)所绘的年轻贝多芬肖像中,不难看出,那个留着黑头发的年轻人眼神中流露出的自信,那是他刚刚扎根维也纳的一段时间。不过,年迈的海顿老师并没有拨出太多时间给这位学生,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他的《真理与美》一书中写道,那时的贝多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并显露出挑战的意味。再看这幅画时,贝多芬的头发与嘴角似乎都轻轻地翘起,仿佛是在兑现自己的倔强。

1804年,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旺盛期,伴随着《第三号交响曲》的问世,更多的人听到了“英雄”纪元的宏大乐章。在画家克里斯蒂安·荷尔文的笔下,贝多芬的脸上似乎蒙上了一层沧桑之感,的确,当时的贝多芬已正视自己耳聋的事实,并且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事业面前,极力将这个不利因素排除在外。他在《拉祖莫夫斯基》第三首的终曲乐章草稿上写道:即使对于艺术,也不必再对它掩饰耳聋。一年后,梅勒(W.J.M?hler)在画贝多芬的时候,为他的手里添加了一把竖琴吉他,贝多芬的另一只手完全张开,与脸上的表情展示出一种极不协调的拒绝姿态。

年岁渐长,贝多芬的听觉也不断地丧失。1815年1月25日,他最后一次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登台,是在宫廷音乐会中为自己所作的《阿德莱德》伴奏。此时,低产的他情绪低落,作品的锐减也意味着他财务上的危机,想到无望的婚姻,贝多芬倍感孤独,这时的他只能依靠在小册子上书写才能与人交流。威利波德·约瑟夫·马勒(Willibrord Joseph M?hler)在为贝多芬画像时,后退的发际线露出他的多半个额头,头发盖住了他似乎不再需要的耳朵。这幅画像也被认为是最接近贝多芬晚年神态的一幅作品。

在贝多芬的全部画像中,最出名的一幅是关于他手写乐谱的,白色的衣领和红色的围巾包裹着眼神笃定的他,更多人记住的是他灰白色的头发,与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银发异曲同工,发色似乎奠定了这些人“乐圣”的地位,没准,这也是坂本龙一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当然,头发的颜色,也常常用来粗糙地判断个人是非。爱迪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大量生产原则进行发明创造的人,一些历史学家将爱迪生归为“自由的思想者”。但是由于电灯的发明争议,爱迪生不得不陷入漫长的法庭诉讼,在与特斯拉交流电系统的商业博弈中,他也被人诟病,这让他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都背负了“奸商”的骂名。有趣的是,当我们阅读有关爱迪生的发明报道时,我们看到了一张年轻的面孔,一头黑色的短发,面庞清瘦,显得干练;而在负面报道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他的晚年照片,一头白发,身体看起来有些发福,再难以流露出那种代表着创新与效率的气质。


3岁的爱因斯坦(摄于1882年)(TPG/alamy供图)


爱因斯坦的第一张童年照片拍摄于1882年,3岁时的爱因斯坦似乎已经显露出高于常人的发际线。但是人们更熟悉的是这位理论物理学家的另一张照片,花白头发的他,裸露着突出的前额,吐出舌头。这张照片几乎定义了爱因斯坦在流行文化中的形象。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1年3月14日,普林斯顿大学举办了爱因斯坦72岁的生日会,这一天,摄影师亚瑟·塞西(Arthur Sasse)始终没有说服爱因斯坦对着镜头微笑,这个总是拿着烟斗思考的科学家看着镜头时,显出一脸的疲倦,就在他试图轰开摄影师坐车回家时,他看着塞西的镜头,吐出了舌头。据称爱因斯坦本人对这张照片也很喜爱,他曾经把这张照片成批地邮寄给朋友,作为独特的问候。这张照片上本还有爱因斯坦的妻子和高等研究院的弗兰克·奥斯古德博士,但是照片被多次裁剪,最终只留得一个古怪的脑袋。这也让高深的物理学和普通人拉近了关系,同时,也记住了E=mc2的质能方程。

文章作者

黑麦

发表文章231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2330人

沉迷于对抗中年危机的美食作家,对groove着迷的音乐编辑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头发的问题

发型的狂欢、傲慢与忧伤

95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