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20-05-27·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79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1861年《伦敦新闻画报》插图:清朝将领、郡王僧格林沁(FOTOE 供图)
在我国近代史上,奕山是一个千夫所指的罪人,统兵广州时举旗投降,开衙伊犁时私签通商条约,而最令人痛恨的是他在黑龙江将军任上,被穆拉维约夫吓破了胆子、擅自签署了《瑷珲条约》。读那时的大内秘档和军机处录副,也能看到咸丰帝经常提到这个条约,认为是后来该地一切麻烦的根芽,严旨令奕山设法挽回,奕山与吉拉明阿不是没做努力,但已属徒然。
历史上的罪人也是千差万别的,其不一定是恶人,也不一定是通常意义上的坏人。具体到奕山面临大事时的表现,怯懦,庸碌,无主见,既缺少责任心和担当,缺少绥定边疆的智慧谋略,更缺少风骨气节与为国献身的勇气,完全不是穆拉维约夫的对手。可举朝望去,号称“能吏”“干员”者甚多,又谁是那些咄咄逼人的“外夷”的对手呢?两广总督叶名琛不灵,直隶总督谭廷襄不灵,肃顺的一味强硬留下恶果,僧王也在侥幸一胜后被打回原形,呼喇喇大厦将倾,哪里有什么“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毛主席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与穆督比,奕山明摆着一副庸怯嘴脸;可我也不无悲凉地发现,在大清皇族和满朝文武中,此公竟然算是一个佼佼者呢。
这大概也是咸丰帝起初不愿撤掉奕山的原因,换谁呢?如果多次与英国人、俄国人打过交道的宗室大员都搞不定,谁能搞定呢?
皇上不愿意撤换黑龙江将军,将军也不愿撤换瑷珲副都统。可签了这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丢了这么多国土,沙俄得寸进尺,国内舆论汹汹,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拖了半年多,清廷终于在咸丰九年二月降旨:“吉拉明阿办理夷务,任意颟顸,著先行撤任,并著奕山据实参奏。所有黑龙江副都统一缺,著奕山遴选明白干练之员,切实奏保。”这件事的起因,是老吉放行俄方赴乌苏里的测绘小队,并答应开河后派员联合勘界,被吉林将军奏了一本。这也是《瑷珲条约》带来的后遗症,可谕旨并未指责奕山,让他负责选一个人接替副都统,同时要他选调1000名骑兵赴湖北打太平军。奕山并未急于切割和推卸,而是自请处分,说吉拉明阿办事认真,请求将之留任,也还真的获得批准,所请求的增加兵额、制造枪炮也都获准。黑龙江的局面如此严峻,朝廷还是不断地从这里调兵,明知正额不足,便指名抽调预备役的西丹,奕山只好奏请扩大部队编制、筹款添设枪炮,也能看出其并非毫无举措。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