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芃
2020-05-18·阅读时长1分钟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今年是艺术家拉斐尔逝世500周年纪念。我们都知道,拉斐尔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在艺术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两个月前,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拉斐尔纪念展在罗马开始预展,策展团队前期筹备近4年时间,从全球各大美术馆、博物馆搜集了与拉斐尔相关的204件作品,其中有120件是拉斐尔的真迹,包括油画、素描以及非常罕见的由拉斐尔设计的壁毯。
拉斐尔肖像
无论是作品还是为人,拉斐尔都堪称教科书一般的存在:他才华横溢,勤奋又多产,身上散发着优雅的光芒,还与所有的人都相交甚好。
拉斐尔曾这样评价佛罗伦萨、罗马两座城市之于自己的意义:“佛罗伦萨塑造了我,罗马让我变得更崇高。”16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佛罗伦萨艺术最辉煌的时代,在这里,年轻的拉斐尔得到了前辈达·芬奇的赏识:达·芬奇曾向拉斐尔展示了当时尚未完成的《蒙娜丽莎》对于肖像处理的新手法,可以说给拉斐尔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另外,拉斐尔在佛罗伦萨时也受到达·芬奇的启发,开始随身携带速写本,及时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想,他在这个时期留下的手稿也是现在研究拉斐尔的重要材料。
在与此次拉斐尔纪念展的策展人、意大利艺术史协会主席玛齐娅·法伊艾蒂(Marzia Faietti)的对话中,薛芃了解到,拉斐尔其实并非完人,但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能把自己性格上的缺陷隐藏得很好,如今,我们评断拉斐尔,也应该了解他如何在艺术之美中升华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性格缺陷。
拉斐尔如何做到“人见人爱”?
拉斐尔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各有怎样的交往?
拉斐尔的作品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
为什么说拉斐尔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艺术家?
请收听本期薛芃的解读。
(编辑/小朵 实习生/王奇悦 剪辑/辛军 设计/张慧)
|声临一线|
“中读现场”电台开辟的子栏目“声临一线”,将由《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独家讲述深度调查背后的故事,他们会带你亲临一线,探寻事件的前因后果。
这里有事实和真相,也有思考和判断。
本节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发表文章13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21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