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榆林埋母案:被遗弃的亲情

作者:刘畅

2020-05-13·阅读时长10分钟

18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29个字,产生1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曾在5月3日清晨发现废墓坑突然隆起的牧民又来到原地,看到墓坑已恢复如初(刘畅 摄)


废墓坑里的活人

榆林靖边县东南,金华路社区低矮的土房尽头,隆起一片稀疏的林地。远处的炼油厂和兴建的高楼将它包围。那里高低不平,原是旁边农村的坟地,改为林地后,一人高的细木像是黄土的点缀,牧人赶羊如云一般飘荡。曾经聚集的坟包大部分已迁走,偶见插着墓碑的坟包和迁坟后废弃的坑洞,一个斜坡上的土丘最是醒目。土丘被削掉大半,土堆在四周。土丘上布满脚印,脚印聚集在一块废墓碑上,墓碑仅“纪念”二字可见,指向扎入斜坡的黑洞。

洞口不及半米,内不见光。当我5月9日下午来到“万亩林”的废墓坑时,往来的牧民回忆起曾一夜“长”起的墓穴:“墓坑早就废弃了,现在的样子恢复到从前的样子,只是周围没有土堆,直到5月2日的时候都如此。我5月3日一大早放羊时发现,墓坑突然鼓起来,周围的土都堆在上面,比现在的土丘高得多,特别显眼。”

牧民用手比画着曾经一米五高的“坟包”,他当时还诧异是谁占了墓坑,他不知道的是,那时“坟包”里有个79岁的活人,一位无法行走的老太太王芬。

王芬与58岁的大儿子马奎、大儿媳吴燕和两个孙女住在两公里外的瓦房村,如今归属于金华路社区。2013年金华路社区成立之前,瓦房村是一片城中村,当地村民把土地用来盖房售卖。如今九成以上的住家都是外来打工的人,一层的院子鳞次栉比,被弯弯曲曲的小巷隔开。

马奎一家也是从县城周边的村庄进城的外来户,他们家在村里显得尤其破败。邻居李珊告诉本刊记者,马奎一家的房子是马奎买的,有相邻的两个院子,院墙打通,有两个院门,却只有一扇是完整的铁门,另一扇一半是铁门,一半被砖头堵住,“一扇门要几千块钱,他们买不起”。

李珊对本刊回忆,马奎的院子买了十几年,王芬断断续续来住,但自去年下半年再次搬来时,因腿脚不便,极少出门。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她独自在家时摔了一跤,家人回来时,她的身体已僵硬。送到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却自此再无法独自站立。她一人住南屋,邻居曾见到她下半身尿湿了,瘫在地上,没有人照顾,邻居给她扯块纸板,让她坐在纸板上。而警方告诉媒体,因腿脚不便、大小便失禁,王芬也曾流露过厌世的想法。

马奎早已受不了了。他事后对警方说,母亲“屎尿全在床上,臭烘烘的”,他曾频繁到“万亩林”捡柴火,“勘探”地形。5月2日晚上8点左右,马奎实施了他的计划。李珊说,当时他家周围的邻居都不在县城。据警方通报,一米七出头的马奎把老母放在手推车上,穿过坑洼的砖路、土道,拉着王芬一路向北,趁着夜色将她“埋”入自己此前看中的墓坑里。

文章作者

刘畅

发表文章102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501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再测珠峰

中国北坡登顶六十年

86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