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世纪晚期法国和意大利世俗歌曲的宝库:浅谈《雷纳抄本》

作者:爱乐

2020-05-08·阅读时长11分钟

89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4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陈默

中世纪晚期法国和意大利世俗歌曲的风格和体裁

纵览14世纪和15世纪初的西方音乐,法国和意大利是两个最重要的具有各自风格特征的乐派。法国一边,在宗教音乐方面,弥撒套曲和等节奏经文歌跃上历史舞台。世俗音乐也从吟唱诗人的“典雅爱情”(courtly love)歌曲向“固定形式”(formes fixes)过渡。以记谱法为特征的风格分期法一般将这段时期的法国音乐为三个阶段:1320年之前的“古艺术”(Ars Antiqua)、约1320年到1377年马肖去世的“新艺术”(Ars Nova)和之后的“精微艺术”(Ars Subtilior)。意大利一边,专称为“14世纪”(Trecento,原意为“300年”)的这一历史时期,似乎也有与法国平行的三个阶段:纯粹使用意大利14世纪记谱法阶段、意大利-法国混合记谱法阶段和意大利要素妥协而法国“精微艺术”记谱法终获全胜阶段。

这一时期法国世俗歌曲最重要的体裁是马肖(Machaut)发扬光大的多声部的固定形式:维勒莱(virelai)、回旋歌(rondeau)和叙事歌(ballade)。尽管这些固定形式的主题仍然是“典雅爱情”,但又各具不同的特性和情感,从朴素平实到精致复杂。源于12和13世纪的传统体裁维勒莱,来源很可能是舞曲,因为“virer”一词在古法语是“旋转”和“扭动”的意思。它的音乐结构通常为AbbaAbbaAbbaA,这里大写字母A是叠句,小写字母表示不同的旋律。回旋歌也可能源于舞蹈,其名称就暗示为一种圆圈舞。它也使用叠句,但音乐的重复形式要比维勒莱复杂得多。典型的八行回旋歌的音乐结构为:ABaAabAB。这里,回旋歌的叠句采用了A和B两段音乐。叙事歌的词源本身就是“舞蹈”的意思,它的整体形式是十分简单的,常见的叙事歌体形态为aabC,一般分三节,每节最后一行为叠句。叙事歌的设计又是最复杂和最精巧的,与经文歌相似,声部数目和同时演唱的歌词数目可以是多个,比维勒莱和回旋歌具有更多的花唱,因此,叙事歌常被用来进行实验性的创作。

意大利世俗歌曲的对应体裁为:牧歌(madrigal)、猎歌(caccia)和巴拉塔(ballata)。牧歌的起源存在很多争议,一说来自matricale,意思为本地语诗歌,一说来自mandria,“牧人”或“羊圈”的意思。14世纪的牧歌和16世纪同名体裁也没有关系,虽然很多都是乡村田园题材。牧歌的曲式可以表示为aab或aaab,但也存在很多变化的结构。牧歌的诗体形式一般为数量不等的三行体诗节(terzetti)加上一个单行或双行的利都奈罗(ritornello)。意大利语猎歌和法语猎歌(chace)并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它只有两个上方声部构成卡农形式,而法语猎歌为三声部卡农。猎歌一般为一个长大的卡农式段落加上一个利都奈罗段落。巴拉塔尽管也起源于舞蹈歌曲,但与叙事歌也不是一回事,其形式和功能倒是和维勒莱类似,为AbbaAbbaAbbaA,而在实践中,有些叠句可能被省略。

有一部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的意大利手稿包含了大量上述体裁的法国和意大利世俗歌曲,它就是本文介绍的《雷纳抄本》(Codex Reina,以下简称为《抄本》)。

文章作者

爱乐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