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5-08·阅读时长7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71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张倩倩
从民乐到摇滚,从演奏者到歌者……吴彤颠覆了人们对众多音乐类型的固有认识,如其自传《吴彤们》所呈现的,一个独属于当代中国的音乐人,在一次次跨界中拆除了不同文化的藩篱。
吴彤1971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民乐世家,5岁起学习传统乐器——笙,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4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童年及青少年时期专注于民乐,步入青年,一曲《烽火扬州路》引领吴彤走上了民族摇滚乐的道路,也将他所在轮回乐队燃遍大江南北。
《烽火扬州路》是轮回乐队的成名之作,但这首歌并非诞生于轮回乐队成立后。据吴彤自述,这首歌曲的旋律浮现于他在读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边骑车一边随口哼出了这段旋律。恰巧当时在古文课上学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吴彤随即把这首辛弃疾的词作填入谱中,不料想浑然天成,《烽火扬州路》初版就这样诞生了。
1991年底,五个来自音乐学院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组建了轮回乐队,吴彤在其中担任主唱。除吴彤外,其中还有两位乐团成员也是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分别是吉他手赵卫和贝斯手周旭,其余两人是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尚巍(鼓手)以及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李强(吉他)。1992年,轮回乐队录制了《烽火扬州路》,宋代的诗词、燃烧的摇滚、传统的琵琶融为一炉,成为那年最流行摇滚单曲。2002年,轮回乐队发行了同系列歌曲《满江红》。这首歌加入了中国戏曲中常用的响板,在后半段中还夹杂了民间号子中的“吆喝”声。2004年,由于创作理念的差异,吴彤被迫和轮回分手。12年一个轮回,“轮回”的路吴彤已经走到了尽头,而更为广阔的跨界音乐之旅,其实才刚刚开始。
1999年,吴彤在密歇根大学举办中国民族管乐器的讲座,在那里任教的作曲家盛宗亮听罢,立马将他推荐给正在筹建阶段的丝绸之路乐团。就这样,吴彤以笙、巴乌演奏家及歌者的身份加入到丝绸之路乐团,20年间作为其中的核心成员,演出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有两张吴彤参与录制的专辑荣获格莱美奖,下文介绍几首经典乐曲。
《燕子》是吴彤在丝绸之路乐团参与创作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歌曲,此曲原是哈萨克斯坦作曲家阿合麦•居巴诺夫(Ahmet Jubanov)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首爱情歌曲。吴彤在初次听到这首歌时,就被其旋律和歌词所打动。经过一番新疆采风,吴彤对这首歌的感情更加浓烈,以至于后来这首歌在吴彤和丝绸之路乐团的手中有了多个版本的演绎。
第一版的《燕子》被收录在丝路乐团发行的第二张乐团专辑《丝路之旅:超越地平线》(Silk Road Journeys: Beyond the Horizon)中,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中文歌,由吴彤演唱。此前熟悉轮回乐团的听众习惯了吴彤在舞台上的引吭高歌,殊不知他还可以驾驭浅吟低唱的音乐风格。初次录制的《燕子》是一个大提琴与人声的二重奏,由吴彤在中央音乐的同学赵麟改编。马友友深沉的大提琴和吴彤略有沧桑感的嗓音相互映衬,将这首歌的内在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燕子》的第二版由中国喜鹊乐队录制,这是一个更为热烈的版本,在其中加入了琵琶和吉他,时长达20多分钟,2010年在美国和香港发行。《燕子》是一首在中国流传度很高的民歌,吴彤始终遗憾于它没有在大陆发行,于是在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中,重新录制了一个人声与大提琴的二重奏版,成为了《燕子》的第三个版本。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