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5-08·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04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李梦
过去30多年,钢琴家李名强在香港深居简出,从大学音乐系教授任上退休之后,一直潜心教学,以教育者以及国际钢琴比赛评审的身份活跃于乐坛。如果不是因为环球唱片去年出版《李名强的钢琴艺术:1958-1982录音集》,不少年轻些的乐迷恐怕早已忘记,这位83岁的钢琴教育家,当年也是天资卓著的钢琴演奏者,曾在罗马尼亚埃奈斯库国际音乐比赛上获得钢琴組冠军,也是继傅聪之后第二位进入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决赛的中国人。
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籍评审,如今的李名强,不时出现在俄罗斯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波兰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罗马尼亚里帕蒂国际钢琴比赛等知名钢琴赛事的评委席上。虽说年事已高,且飞往世界各地参与评审难免舟车劳顿,但李名强乐此不疲,一来因为他想了解当今乐坛青年乐手的发展,二来也在于他深知,参加世界重要比赛并获奖,对于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音乐学生而言,绝对是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事情。
访问前一晚,李名强前往位于中环的香港大会堂,聆听香港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音乐会。这一赛事由一对痴迷音乐的匈牙利夫妇创办,去年已是第5届,而李名强从第1届开始,就是该项比赛的评委。参与2019年香港国际钢琴比赛决赛的选手,有的来自俄罗斯、波兰等欧洲传统音乐强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亚洲国家。最终,包括李名强与俄罗斯钢琴名家沃什克列辛斯基(Mikhail Voskresensky)等在内的评审团,将第一名颁给了一位28岁的韩国选手。近年,亚洲国家的古典音乐教育发展迅速,起初是日本青年音乐家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现在是越来越多的韩国和中国学生崭露头角。在李名强看来,若要探寻中国古典音乐在当下的发展之因,还要追溯到1950年代,也就是苏联音乐专家获邀来华的那些年。
李名强与顾圣婴、林玲等在波兰合影
从1940年代末开始,为支援新中国建设,苏联派出众多专家学者,为当时中国在经济、科学、军事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援。李名强的老师、钢琴家塔季亚娜•克拉夫琴科(Tatiana Kravchenko)便是其中之一。她在苏联时担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教授,来到中国后,先在天津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后来又随学校一同迁入北京,李名强便是克拉夫琴科在北京时收下的为数不多的学生之一。在克拉夫琴科等人的指导下,李名强获得罗马尼亚埃奈斯库音乐比赛钢琴组的冠军,成为首位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的中国人,翌年又参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拿到第四名。他与克拉夫琴科的这段师生缘分,直到半世纪后的今天,仍让耋耄之年的钢琴家记忆犹新,念念难忘。
在克拉夫琴科之前,李名强曾拜在犹太音乐家威登堡(Alfred Wittenberg,1880-1952)门下学艺。当时,少年李名强与父母在上海生活,而犹太人威登堡为躲避“二战”战乱,亦在上海落脚。这位犹太裔音乐家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是作曲家勃拉姆斯的好友、小提琴家约阿希姆的关门弟子,也是施纳贝尔三重奏成员,钢琴与小提琴演奏技艺皆出色,包括钢琴家李名强、指挥家李德伦以及小提琴家谭抒真等,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学生。10岁的李名强跟随威登堡学琴,一直学到1952年这位犹太人因为心脏病突发离世。李名强如今回忆,那六年的学习,帮助他初窥德奥钢琴学派之堂奥。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