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4-15·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5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公用餐具之惑
因为工作的缘故,前日我参加了春节后的首场聚餐。所有聚餐人员都严格遵守戴口罩、测体温、扫健康码的规定,饭店也没有放松警惕,原本能坐20人的包厢里只安排了七八个座位。
做东的朋友点完菜,服务员问他:“要配备公用餐具吗?”朋友看了看众人,遂转头对服务员说:“特殊时期大家相聚实属不易,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与安全,就按你们饭店当前的规定办吧。”
饭菜端上桌,众人傻了眼——每道菜都配备了公用餐具。食客们首先要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餐碟里,然后放回公筷用自己的筷子进食,盛汤的公勺用起来同样如此。这种就餐方式虽然繁琐,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家的健康,谁也说不出毛病来。包厢里只听到噼里啪啦的筷勺碟盘碰撞之声,众人的交谈反倒成了“背景音乐”。
起初大家都自觉使用公筷公勺,然而几杯小酒下肚“感情”上来时,便径直抄起自己的筷子取用各种菜肴,甚至还有热情之人主动起身给邻座夹菜。有人小声说,公筷公勺的配备很有必要,但每道菜都配备公筷,未免过于形式主义,而且使用过多的公筷也会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酒过三巡,便没人再用公筷夹菜。
餐毕,朋友去买单,被告知一共消费了1224元,消费明细单上写着“专用公筷每双5元、专用公勺每柄6元”,朋友一共点了10道菜2道汤,花费62元,虽说数额不大,但还是让人心生不快。朋友问服务员:“公用餐具还额外收费,菜单上没写这项费用呀?”服务员回答:“饭店也是响应号召,刚刚开始提供分餐服务,旧菜单上还没来得及加上这项费用。”
点菜的时候,服务员没有尽到餐前消费告知的义务;钱花了,公用餐具的作用却没得到体现。分餐措施的实施与公用餐具的配备,又何尝不是一种浪费呢?
(读者 艾科)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