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4-02·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30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王斯秧
在十七世纪的法国,信件体裁有三种类别。第一类以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1623-1662)的《致外省人信札》(Les Provinciales)为代表,面向公众,讨论哲学、神学、道德等重大问题;第二类以樊尚 ·瓦蒂尔(Vincent Voiture, 1597-1648)的书信为代表,话题不如第一类严肃,是上流社会中人展现才情、品位、机锋的绝好机会,面向同样高雅、深谙其中趣味的读者;第三类是亲友之间交换信息、互道安好的私人信件,主要以实际交流为目的,没有谋篇布局,没有深思熟虑,但其中的优秀之作却因其文学价值而成为经典,塞维涅夫人(Marie de Rabutin-Chantal, marquise de Sévigné, 1626-1696)书信便是代表。
塞维涅夫人书信并非刻意为之的文学创作:女儿格里尼昂夫人(Fran.oise-Marguerite de Sévigné, comtesse de Grignan,1646-1705)远嫁普罗旺斯,母女约定每周通信两封。在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她把对女儿的满腔疼爱和思念寄托在一封封情深感人的书信里,正是这些原本只有一名读者的书信为写作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声名。塞维涅夫人写信不打草稿,下笔迅疾,任由丰富的情感自然地流露笔端,即时捕捉思想的吉光片羽,记录活泼泼的生活、人物与对话。文笔率真自然,描述准确生动,善于勾勒人物特点与神韵。话语不事雕琢,却不时闪耀着灵光,既有文学作品中的台词、诗句信手拈来,也有形象生动的村俗俚语令人莞尔。
有研究者认为,塞维涅夫人写信完全出自对女儿强烈、私密的感情;也有研究者认为,信件同时也是实现文学价值的方式。虽然塞维涅夫人从未想过出版信件,并且说她只乐于给女儿一人写信,给其他人写信都是 “力气活 ”,但根据书信内容和历史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想见读信人身边围绕着家人或朋友,信件会在朋友之间小范围地传阅,得到朋友的称赞。女儿和友人都把塞维涅夫人的风格与当时最受推崇的瓦蒂尔相比。她的堂兄比西 -拉比丹(Roger de Rabutin, comte de Bussy,1618-1693)感叹堂妹的文笔优美,甚至把她写给自己的几封信送给国王路易十四欣赏。她的身份、学识,与文人雅士的交往,还有与生俱来的写作才能,在无形之中都促成了她独特的信件风格,也使她对于写信这一私密的日常行为自律甚高。因此,书信既是个人性情的体现,又体现出路易十四时代风雅、闲适的宫廷文化的影响。塞维涅夫人研究专家贝尔纳 ·布雷认为作者的风格属于西塞罗所说的 “考究的随意 ”,并非随性放任之作,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是社交礼仪、阅读、贵族交往圈以及个人性情、才能共同塑造了她的写作风格,与其人格、品位相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3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