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我认识的李学勤先生

作者:读书

2020-04-02·阅读时长12分钟

48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52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李零

我跟李先生相识,算起来有四十二年。我特别喜欢读《李学勤早期文集》。因为一九七七年以前的他,我不太了解。此书收录了他三十岁以前的作品,范围涉及甲骨、金文、简帛,古文字的方方面面,其中还有不少篇是讨论历史,特别是思想史。这对了解三十岁以后的他非常重要。

一九七七年,考古所开妇好墓座谈会,我第一次见到古文字学界的各位前辈,李先生也在座。那年,他四十四岁,我二十九岁,他比我大十五岁。当时,我们只管唐兰、胡厚宣、张政烺这类六十岁以上的先生叫 “先生 ”,李学勤、裘锡圭这一辈,只叫 “老师 ”。我觉得 “老师 ”一词更亲切。

李先生去世那天,我想起很多往事。一九七七年,我在考古所整金文资料,归王世民先生领导。他手下只有我、刘新光、曹淑琴。刘雨、张亚初还没来,陈公柔还没解放。李先生给我们当顾问。他经常跑红楼,顺便到考古所,所以见面机会很多。

我们聊天,不光聊铜器,范围很广。他出国早,让大家很羡慕。我记得,有一次,他跟我们讲他第一次出国的各种见闻。他说,外国人真怪,动不动就过敏,感个冒,可以死人。

我们曾去清华大学图书馆看文物,王世民、史树青、石志廉同往。看铜器,主要是听他讲。他请史先生讲,史先生不讲,他才讲。这是他一贯的作风。轮到看书画,史先生才大讲特讲。我们还看了那件乾隆时期的缂丝挂毯(现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37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