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4-02·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33个字,产生16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强世功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为围绕贸易、科技乃至金融展开的经济争夺战。与此相伴随,美国人不断试图将其定位为意识形态和体制道路之争的 “新冷战 ”,甚至包含种族主义色彩的 “文明冲突 ”。面对美国极限施压的战争讹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战争意识早已深入到西方文明的精髓中,我们只有理解西方文明中战争与自由精神的内在关联,才能真正理解我们今天身处怎样的世界秩序。
一
在西方政治哲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战争意识上升为人的自由本质无疑要归功于霍布斯。他将自由理解为人在其心理驱动下采取的行动,自由意识必然带来自由行动。他认为人的心理、情绪和精神活动最终乃是力量运动,向前的力量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向后的力量乃是我们不想要的东西。欲望和恐惧代表了两种方向相反的激情运动,共同构成理解人类行为的精神基础。换句话说,在自然状态下,人是被欲望和恐惧所支配的动物。人由于受到欲望的鼓动,就可以动用一切手段来实现其目的。这种在激情支配下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自由行动就构成人的 “自然权利 ”。
从这个立场出发,假如人的欲望是多样化的,且实现欲望的手段也是多样化的,比如有人想要种地,有人想要织布,有人想要打猎,有人想要创作,那么人的自然状态就可能是一个相互分工、彼此满足需要的和谐社会。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就从这个思路来构想人类秩序的起源。然而,霍布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认为人是一种欲壑难填、得陇望蜀的动物,具有一种 “得其一思其二、死而后已、永不休止的权势欲 ”(《利维坦》第十一章)。霍布斯将这种超越他人甚至征服他人的权势欲归结为对 “财富、荣誉和统治 ”的追逐,这种相互追逐、征服的结果必然陷入战争状态。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学说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唯一点名批判的就是霍布斯。他认为霍布斯的战争状态描述是错误的,因为 “他是把社会组成后发生的事加之于社会组成前的人身上了 ”(第一卷第一章第二节)。如果孟德斯鸠的批评是对的,那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把霍布斯对战争状态的描述看作政治哲学推论,还应当看作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经验描述。由此,我们就会发现霍布斯和孟德斯鸠其实讨论的是类似的问题,即在怎样的社会基础上,建立怎样的政治秩序才是正当的。在这个问题上,孟德斯鸠始终与霍布斯展开隐秘对话。不过,孟德斯鸠的批评实际上误解了霍布斯。霍布斯是从哲学的角度把人分成两类:一类就是他所理解的、具有强烈权势欲的人,这种人始终在追逐超越他人、优胜于他人甚至统治他人;另一种其实就是他的批评者所设想的、胆小怕事且欲望很容易满足的人。在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中,这两种人的形象同时出现了。当这两类人同时出现在自然状态中,人类社会的秩序是怎样的呢?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2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