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新基建能挑起稳增长的大梁吗?

作者:谢九

2020-03-11·阅读时长4分钟

185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320个字,产生4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所谓“新基建”,具体而言,主要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和轨道交通、特高压等行业。和传统老基建集中于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等不同的是,新基建主要是打造信息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4万亿”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横空出世,在短时间内止住了中国经济的下滑势头,而这一次,在中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的背景下,新基建挑起了稳增长的大梁。

这一次中国经济之所以强调新基建,主要是因为当年的“4万亿”刺激计划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带来了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压力。尤其是钢铁、水泥、玻璃甚至新能源等,都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正是由于产能过剩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开始从传统的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五大重点中,去产能一直是重中之重。所以,即使中国经济面临疫情冲击,对于重启“4万亿”之类的计划也会比较慎重。

另外,和2008年相比,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建设之后,我国传统基建领域的短缺缺口已经不再明显,如果规划不当,一拥而上再来一次大规模传统基建高潮,可能会形成基建领域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那些投资巨大而投资回报率不高的基建项目,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沉重负担。

相比之下,我国新基建面临的产能过剩风险则小了很多,对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产业,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供给不足,短期之内还看不到产能过剩的风险。

以5G来看,去年10月31日,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但是很多首批尝鲜的5G用户都在吐槽5G信号不好,主要原因就是5G的基站数量还远远不够。截至2019年底,全国建成5G基站13万个。这是什么概念呢?2018年底,三大运营商的4G基站数量是480万个,这也就意味着,5G的基站数量还不到4G的3%。由于5G基站覆盖范围小,理论上而言,如果要达到现有4G的覆盖范围,5G的基站密度应该是4G的数倍,但是目前还不到4G的3%,5G信号自然达不到消费者的期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5G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短期之内都不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和老基建相比,新基建的产能过剩矛盾相对较小,而且着眼中国经济的未来,为中国经济向高科技转型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其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如果指望这些新兴产业能在短期之内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可能多少还是有些期望过高。这些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虽然也比较可观,但是和传统的“铁公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文章作者

谢九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26个推荐 粉丝3716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应对不确定性

流动时代的危险与机会

96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