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独步南极

作者:卡生

2020-03-11·阅读时长12分钟

394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97个字,产生2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温旭在瑞士铁力士山


生死之后的决定

温旭在决定“独步南极”之前,已经完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和穿越北极格陵兰岛的探险,“独步南极”是他的第三站。这个决定源自2017年5月的一次科考事故。温旭在格拉丹东附近的冰川,一脚踩空掉进了冰湖,险些丧命。他回忆道:“那是5月份,还没有入夏,在海拔5500米的位置冰川已经开始有了融化的迹象,我一米八的个儿掉进去之后都踩不到底。谁也没听说过登山还需要防止掉到水里。”

这让温旭感到后怕,如果没有专门学过冰面自救,当时一脚踩空,但凡反应迟了一秒,那么就很难讲他是否能安全回家。温旭的妻子、同为探险家的虎姣佼当时刚怀孕4个月,这让温旭思考良多,他第一次离生死如此之近,对于尚未出生的新生命他充满了期待。与妻子商量再三,他们决定发起“<2℃计划”——通过人类首次穿越地球三极的科学探险来呼吁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温旭的行走线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计划,2019年10月25日先抵达南美洲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再搭乘军民两用的运输机伊尔76前往南极大陆的联合冰川营地。,按计划温旭到达联合冰川营地后需要到安全旅行部门、医疗部门还有各类负责天气、装备的部门报备,然后乘坐双水獭飞机前往700公里外的出发点伯克纳岛的过渡营地。令温旭和他的团队没有想到的是,还没踏上南极大陆,第一个意外就出现了。10月底,智利发生了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暴动和罢工,预计10月22日抵达的物资装备在圣地亚哥海关被滞留,DHL快递公司因为罢工一直没有恢复正常。温旭的装备包含了80天的食物、科考仪器、雪橇、GPS、卫星电话等物资,共计250公斤。

等待,消耗着所有人的耐心,每晚出发一天,意味着温旭的行走时间将缩短一天。进出南极的时间有明确规定,一旦错过窗口期就算登上了南极大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探险……时间一天天过去,80天的行程被压缩到70天,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两年的训练和计划也许将功亏一篑。11月9号,好消息终于传来,10号物资可以抵达蓬塔阿雷纳斯,这几乎是温旭出发前最后的时间底线。20天的等待和出发的仓促为之后的行程埋下了“焦虑的种子”。


温旭拖着雪橇独步在南极高原前行


按照原有的计划,温旭应该在联合冰川营地休整一周左右。调整心态、适应环境、整理装备。为了赶上时间,温旭却不得不在抵达南极大陆后的第一天就出发。妻子虎姣佼作为温旭的探险经理,在他出发前刚生下第二个女儿,还没出月子的她,每天晚上和世界各地的探险顾问们进行着密切的沟通。

极地探险界的大神伯格·奥斯兰(Borge Ousland)和拉尔斯·艾布森(Lars Ebbesen),以及极地探险家丽维·阿妮申(Liv Arnesen)和安·班克罗芙特(Ann Bancroft)是温旭此次探险的顾问。其中,拉尔斯每天都会根据温旭的情况给虎姣佼一些战略上的建议。拉尔斯在1994年就已经完成了从伯克纳岛到南极点的探险,他给虎姣佼发来了自己的一些担心。一方面,温旭装备超载,这给温旭的体力带来严重的考验,他建议温旭放弃一部分装备;另一方面温旭开始行走的第一个星期就遇上了南极持续的坏天气,云层覆盖,有降雪,每天都会遇到强风。还没等虎姣佼把这个坏消息和温旭沟通,便传来了一个更坏的消息,因为风力过大,温旭的一只手套和羽绒服被吹飞了。

“吹飞了?”虎姣佼脑子一片空白,这可是才出发的第三天。“如果没有羽绒服,接下来的几十天怎么办?难道要放弃了吗?”南极大陆的意外就像那漫天白雪一样,将刚刚燃起的希望直接掩埋了。

文章作者

卡生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24个推荐 粉丝43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应对不确定性

流动时代的危险与机会

96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