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初
2020-03-08·阅读时长3分钟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子初。
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今天的人对古代的音乐或者当时的曲目了解多少?
应该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又是用空气的振动作为声音存在的形式。一旦音乐表演结束,音乐就不复存在了。我们可以想到,能不能以乐谱的形式,把这些音乐用符号记录下来?当然这是一个想法。
我们古人很早也有了这种想法:用符号构成一个符号系统,把当时的曲目曲调记录下来。但是很遗憾,从严格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记谱法都有局限,本身不能把当时的音乐和乐曲完整地记录下来。乐谱只能记录下音乐的某些信息,而不是完整的音乐,包括我们现在用到的五线谱和简谱,都不能100%完整再现当时的音乐。
那么,中国古代的乐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据说,有一首古琴曲《碣石调幽兰》(中国古琴名曲)可能产生于南北朝时期。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谱子,实际上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乐谱,而是一篇文章。
▲《碣石调幽兰》古琴谱(部分)
这篇文章讲解了古琴演奏这首乐曲的时候,每一个音用第几根弦,用哪个手指,(弹法)是弹还是挑,是摘还是打,这完全是一篇文字叙述的文章。如果要完全用文字描述一首乐曲的整个演奏非常困难,所以一首乐曲就构成了一篇非常长的文章。
毕竟,每个人对文字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所以古琴乐曲又出现了一个“打谱”(弹琴术语,按照琴谱弹出琴曲的过程)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你的理解,你把记录的这首乐曲怎么表达出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表达,于是个人的打谱就打出了不同的图本。所以,严格一点讲,古琴曲《碣石调幽兰》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乐谱。
甘肃敦煌藏经洞里出土的乐谱,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乐谱了,它的时间大约是在唐代后期。根据日本著名汉学家林谦三先生的研究,《敦煌乐谱》里记录的这些谱子与我们现在广泛意义上的乐谱还是有距离的。它是某种乐器专门的音位谱,主要是琵琶谱,(有关)当时弹奏琵琶用第几根弦,什么位置上的音,都用一个符号表达。这种谱是某种乐器的特定谱,跟我们现在普遍意义上的音符还是有区别的。
▲敦煌曲谱(部分)
刚才提到古琴谱,后来在唐代的时候也形成了古琴的“减字谱”。因为用文字记录的时候笔画太多,所以就把文字缩减一些笔画变成一些符号来构成古琴的谱。我们看到它记录一首乐曲时,也是用音符记录用哪一个指、哪一根弦、在哪一个徽位(即古琴上的音位),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后组成一些很奇怪的符号,这就是古琴的减字谱。
工尺谱主要从宋代开始,其中《事林广记》《姜白石的自度曲》(即《白石道人曲》)的乐谱已经接近于后来明清时候的工尺谱。
▲白石道人琴歌《古怨》减字谱
工尺谱用“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符来表示音高和音符。它是流传时间最久的、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记谱法,一直到今天的民间还在使用。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严格的节奏符号,但这也是它的长处。它的记谱只是把一些骨干的东西记下来,给演奏者在具体的演奏中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也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很重要的特色。
近代以来,从日本流传过来简谱的记谱方法,我们从欧洲则学到了五线谱的记谱方法,这些方法到今天都在广泛地应用。所以,这些比较确定是古代当时留下来的曲子或者音乐,跟刚才说到的记谱法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刚才谈到《敦煌乐谱》记录了好多首当时的乐曲,当然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敦煌乐谱》还不能确定无疑地把它们全部翻译过来。因为我们刚才说过它是个琵琶谱,但是当时的琵琶的空弦是怎么定弦的?如果(这个)定不了的话,这些乐谱还很难确定无疑地翻译过来。
▲敦煌遗书“二十谱字”
那么,比较可靠的曲谱是刚才讲到的姜白石的17首《姜白石自度曲》。这要归功于杨荫浏老先生(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他根据现在西安古乐的一些记谱方法,发现姜白石用的记谱方法跟它同源,于是把姜白石17首《姜白石自度曲》的全部曲谱几乎确定无疑地翻译了过来。所以,我们今天对古代音乐比较可靠、能够得到翻译得了解,还是来自宋代姜夔的17首《姜白石自度曲》。
好的,这一小节我们就先讲到这儿,本节中涉及的内容和图片,大家可以在文稿中查看。
转发下面的海报
和更多人一起
分享国乐之美
发表文章21篇 获得30个推荐 粉丝486人
著名音乐史学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