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野味的特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2-26·阅读时长5分钟

18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75个字,产生3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3年,中缅边界小城勐拉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市场上除了售卖整只动物,还把稀有野生动物分割成块售卖


文/李飞力

2009年初,我刚到三联,接到的第一个采访任务就是去四川的王朗自然保护区,采访野生大熊猫的拍摄者。从北京进川,再换乘汽车,成都的城市风貌瞬间消失在了身后,到了江油,地貌开始有了明显变化,崎岖的山路多了起来。六个小时的颠簸后,远处的一片山林逐渐在眼前显现出来。

那是我第一次亲历这种景象,参天的冷杉、红桦、方枝柏,遮住了阳光,映现出一片原始的样貌,十几分钟后,正当汽车在泥泞的车辙上前行时,路旁的陡坡上蹿出一只小兽。“看,有只鹿!”摄影师提醒我,而司机仍旧看着前方,并纠正道:“是马麝,你现在只能在这儿见到这种动物了。”

两天的采访结束后,有人安排我们和当地人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自称是自然保护组织的人。那天,他们准备了丰富的酒菜,像当地人一样质朴地谈天、干杯。午饭结束后,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看起来有些醉酒的人送我们走出餐厅,并尝试着挽留我们留下吃晚饭,他点了一支玉溪,也熟练地给我点上香烟,吐着酒气,有些得意地说,晚上给我们烧点特色菜。

我问他什么是特色菜,他像报菜名一样,罗列出一些动物的名字,狍子、穿山甲、娃娃鱼,很多名字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人的表情,并不真诚的微笑,体态有些谦卑,罗列起“菜品”时,带着稍显傲慢的口气。

我拒绝了他的“好意”,坐上回程的车,和“自然保护组织”的人打了通电话,当我提到护林人员试图用野味宴请的疑惑时,我所得到的答案是,“他们想要尽一下地主之谊”,并得知,“这是常有的事”。

一年以后,我在写葡萄酒专刊时,采访了一位酒庄老板,其间,他接了通电话,大致的内容是有人送了熊掌给他做年货。在随后的采访中,类似交易不止一次,不少地方酒厂会给当地购买者带来种种贿赂,野味也在其中。此后,那个看起来颇为儒雅的葡萄酒爱好者,在我的认知中大打折扣。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准备复工

学会与疫情相处

20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