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克扬
2020-02-26·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78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摄于 1930年代的帕米欧疗养病院。阿尔托以四组高低不同的建筑物来结构它,并在隔离病 区之外,于建筑的不同部分体现了打通病患“社区生活”的关切
因为家人需要陪护,去年10月,阔别了近30年我又住进了故乡的医院——说实话,刚走进灰白色调的医院有些心慌慌:医生的儿子,我是小病绝不上医院的,现在要做一个“患者家属”了。虽然成年后基本没住过院,医院我并不陌生,从前不大正规的医院几乎是我家,经常出入玩耍的我,不大意识到这里的死生苦惧,母亲的同事对我和善得就像家人。
还有一点,值得在这个时候特别提到,去年我陪护的病房就是呼吸科病房,家人动的正是肺部手术,虽然不是传染性疾病。
上个秋天,从病房归来的我,打开“创新设计”课程的教案,突然意识到,接下来该讲个医院的案例了。这是一门导论性质的课程,大多数学生是理工科的背景,所以每个建筑设计的案例,侧重点并不在新鲜有趣的风格,而在于它们和某种普遍性的生活样式的关联度:出行、购物、聚会……我的教课角度,是希望能说明,寻常被当成装饰品的空间意匠,最终,总要通过一些现代的理念和技术手段,才能和这个时代的某些现象连接在一起。
最终选择的案例并不冷僻,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1898~1976),他将近100年前设计的帕米欧肺结核病疗养病院。但是打开读书笔记,里面并没有特别深度的信息,我搜索了很多渠道,包括下载能下载到的中英文论文,奇怪,好像这些彼此重复的信息,不足以讲述这座已成文化遗产的建筑的“原理”。给学生们讲一个建筑案例之前,往往希望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了解,我去过……”可是这次我不大可能去了解它。
这幢建筑早就不是传染病院了。
发表文章36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95人
设计学博士,独立策展人,唐克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