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埃尔多安的“软肋”

作者:宋晓军

2020-02-26·阅读时长2分钟

899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4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月7日,土耳其军队车辆已经抵达了土耳其与叙利亚交界处的哈塔伊省,土耳其特种部队将从该地区进入叙利亚境内


2月21日,在土耳其军队与叙政府军在叙伊德利卜地区发生了三次直接军事冲突后,俄总统普京与土总统埃尔多安通了电话。事后虽然双方媒体对通话内容有不同侧重的报道,但共同点还是尽量“缓解局势”。可是通话之后的2月22日,叙政府军和俄军还是继续对叙极端组织武装占据的区域发动军事打击。于是一位媒体朋友就问我:难道俄、叙真不担心之前土总统埃尔多安发出的“最后通牒”吗?对此我回答说:因为普京点到了埃尔多安的“软肋”。

说的“软肋”,要先从2月20日土、叙的直接军事冲突和2月21日普京在电话中对埃尔多安说的一句话谈起。简单说,2月20日,叙极端组织武装在土军的炮火下对之前叙政府已占领的萨拉基卜市以西6.5公里、地处M4高速公路边上的奈拉卜镇(Nayrab)发起反击,随后俄出动苏-24战机支援并通知土军停止炮火支援,最终叙政府军击退了极端组织武装的反击。第二天普京在电话中对埃尔多安说,他对叙极端组织武装持续攻击叙政府军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之后叙政府军和俄军并未在意埃尔多安2月19日说的土军行动“只是时间问题”的所谓“最后通牒”,继续在伊德利卜打击极端组织武装。

接着再说与“软肋”密切相关的俄、土于2018年9月17日签署的“索契协议”。简单说,在俄罗斯和伊朗的支持下,叙政府军于2018年中期已收复了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并兵临北部的伊德利卜外围。当时已与土耳其、伊朗结成解决叙利亚问题“同盟”的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与土耳其在2018年9月17日签署了由土方主导的伊德利卜“冲突降级区”的“索契协议”。该“协议”共有10条规定,并送交给了联合国安理会备案。“协议”中的第5条规定,土方将确保“所有极端组织武装于2018年10月15日前撤出非军事区”;第8条规定,土方要确保M4、M5高速公路在2018年底保持畅通。但经过一年多时间,土方不仅没有履行义务,反而坐视以“沙姆解放组织”(THS)为主的极端组织武装经常“越界”袭击叙政府军、俄军和叙平民。至2019年4月才有了叙政府军和俄军在伊德利卜的军事行动。

文章作者

宋晓军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7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准备复工

学会与疫情相处

20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