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52 《巴黎圣母院》(下)| 最富诗意的法式音乐剧

作者:费元洪

2020-02-11·阅读时长9分钟

16399人看过
继前两讲,本讲中费老将围绕《巴黎圣母院》新版音乐剧的特点和舞美道具、人物造型方面的意义进行解读,如何看待改编后的现代感?绚丽多变的灯光特技是否让你着迷?欢迎评论分享你最爱的NDDP歌曲。

52 《巴黎圣母院》(下)| 最富诗意的法式音乐剧

16.1MB
00:0017:34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费元洪。上一讲,我们讲述了《巴黎圣母院》的作词家与作曲家的背景,以及音乐与戏剧的风格特点。这一讲我们来讲述《巴黎圣母院》如何与时俱进以及它的其他一些方面的特点。

《巴黎圣母院》所追求的现代感

如之前所述,《巴黎圣母院》虽然讲述的是一个15世纪的故事,但是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歌词内容和形式,其实都在追求一种现代感。它希望带领观众能够穿越历史的纵深,而这样的追求特别集中体现在《大教堂时代》和《佛罗伦萨》这两首歌当中。

这两首歌分别是剧中第一幕和第二幕的开场曲。比如《大教堂时代》一开场,游吟诗人格兰古瓦就把1482年和21世纪连在了一起,而《佛罗伦萨》里面的主教弗罗洛更是以先知的身份预言了宗教改革。两首歌的视角,既在时代之内同时又超越了时间之外,给观众形成一种纵览古今的感受。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格兰古瓦

此外,导演的手法也是不断变化的,和20年前的原版有一些不同。比如,全剧结束的时候,弗罗洛好像不是被卡西莫多推下去的,而像是自己摔下去的,这让人难以说清他的死是因为自责而选择了自杀,还是真的被卡西莫多推了下去致死。

以及刚才说到的克洛班。他作为波西米亚人的首领,在《愚人庆典》上,卡西莫多口渴要喝水的时候,克洛班拿了水,然后让艾斯美拉达给卡西莫多喝水。而20年前版本中是艾斯美拉达直接给卡西莫多水喝,这也体现了一种现代人的用意。因为像波西米亚人这样的流民状况,其实跟欧洲现在面对伊斯兰的很多流民的现象是极其相似的。现在的欧洲流民显然比当年的流民要聪明得多,而这些都体现出了克洛班的现代动机,以及《巴黎圣母院》与时俱进的特点。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巴黎圣母院》的舞美:抽象感和现代性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巴黎圣母院》的舞美特色。

《巴黎圣母院》的舞美非常有特点,它主要体现在抽象感和现代性上。比如,像庄严神圣的巴黎圣母院,这么大而又精致的建筑,到底该如何在舞台上表达?在剧中场景上,大教堂并没有照搬建筑本身,而是提取了代表的元素。其中有一些是写实元素,让你意识到舞台上的就是巴黎圣母院,例如滴水神兽、圣水坛和三口钟,而这些都是可以在巴黎圣母院看到的。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但是抽象的部分,比如,整个巴黎圣母院变成了由巨大的砖块所拼贴而成的大背景,带有岩石质感的移动四方立柱,上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滴水神兽,而这个神兽的尺寸比巴黎圣母院真实的神兽还要大。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实组合,而是巴黎圣母院的抽象与写实的综合呈现。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立柱和神兽

如果把这样一个故事换到伦敦西区或者美国百老汇,很可能就是写实的做法:拿出巴黎圣母院的几个局部,按照同比例做景,而法国艺术不屑于这样做,写实也不是法国人在艺术上的追求。

包括剧中阿兰·洛蒂Alain Lortie,加拿大著名灯光师)设计的灯光。 我在上海还见到Alain,按理说诞生了20多年的原版的音乐剧灯光师不会再跟巡演,但法国很独特,Alain每次都会跟着演出。我看到了他在上海的头30场的演出中,不断在调整灯光的感觉。像这样一种变化,在百老汇的这种产业戏当中是不敢想象的。一个演了这么久的戏,还在不断的调细节,这是很少见到的。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在《巴黎圣母院》写意的大背景下,还有很多的场景和道具被赋予了人性。

比如敲钟人卡西莫多,向他的大钟倾诉他对艾斯美拉达的情感。卡西莫多没有朋友,钟就是他唯一的朋友,而他在倾诉的时候,此刻感人的情景就发生了。伴随着卡西莫多的钟声,台上4个大钟缓缓落下,每一个大钟都在空中摇摆着,它们仿佛像通了人性一般,在热烈的回应着卡西莫多的倾诉。而我们发现每一个钟里面都有一位特技演员,如同钟摆一般在摆动,显然这个钟是卡西莫多人物性格的外化。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而在全剧结束之前,卡西莫多抱着艾斯美拉达的尸体痛哭歌唱时,此时已经不再有钟,一位位女性特技演员舒展身体,像在睡眠中死去一样,优美、缓缓地旋转上升,伴随着音乐层层递进。当最爱的人死去了,连钟也没有了存在的理由。之前空中一直在动的男性钟摆,如今变成了女性的亡灵,也就是卡西莫多心中的爱人。他的心也如同亡灵一般,一个个升天而去,这样非常写意的处理,似乎也在告诉观众,艾斯美拉达的离去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也是卡西莫多人物心理的外化。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这样一些写意的表达,在剧中时隐时现,充满了想象力,其实也很难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但是的确让人非常感动,让我们体会到有些艺术需要讲很多道理,才能让人被打动,有些道理需要说很多话才能打动人,而对于写意的艺术来说却不需要,因为它直指人心。

此外,一个发生在15世纪的故事里的舞美却充斥着一种现代感。比如观众一进场,就能看到舞台两端的叉车托盘,而这种托盘是工业时代的物品,其实在第一时间就向观众传递了某种现代的暗示。而在《愚人庆典》(La fete des fous)的这段,我们类似于文化广场正门口的那种金属防护栏也出现在了舞台上,以一种极有想象力的方式和舞蹈演员进行互动。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愚人庆典》

而在巴黎城门到奇迹宫殿里,舞台上又出现了像汽油桶、吊钩,还有工字钢等道具,都在视觉上打破了一种年代感。

这些让这部作品呈现出一种跨越时代感。而借助过去的故事,让人觉得讲述的就是当代。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造型是如何体现现代感的?

在人物造型上,《巴黎圣母院》也体现了许多现代感。20年前原版人物造型的年代特征并不明显,反而更加强调的是人物的体貌特征。比如游吟诗人加深的鼻影、眼影,还有卡西莫多的驼背。20年前原版最大胆的造型,无疑是乞丐的首领克洛班,他的上衣是一件西装,染了丰富的色彩,用颜色模糊了款式,而如今的服装更具有现代的指向性,比如主教的衣服,看上去加了很多花纹,倒像是邪教,它的里面是红色的,绣有如宝剑一般纹身的图案,好像更有一种邪恶的压迫感。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主教

还有群体的衣服也有很现代的特点。像警卫队和波西米亚人在打斗的时候,波西米亚人穿的像是传染病时用的防化服,而警卫队则看上去像是黑帮的打手。这些现代元素的更新,我们可以归纳为是词曲风格追求现代感的延续,它们的存在也给了观众一种暗示,这是一出现代人讲给现代人听的古代故事。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波西米亚人

这个故事虽然是古老的,但是它和现世有着许多的关联。即便是原版演出20年之后,故事中的问题依然存在于现实,让观众产生更多的共情和感慨。

《巴黎圣母院》的舞蹈既是舞蹈,也是杂技

此外还要说到剧中的舞蹈,《巴黎圣母院》的舞蹈既是舞蹈,也是杂技,两者没有办法完全分开。《巴黎圣母院》似乎开启了一种传统,也就是法剧大戏必含杂技的特点。其实杂技在《巴黎圣母院》的应用一点都不突兀,反而是在合理的前提下,把动作戏推向了极致。

我觉得剧中杂技的合理在于剧中主要表现的是卡西莫多和波西米亚人的状态,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的,那就是杂技。这是一种带有危险性的运动艺术,而这种危险就像波西米亚人的生活状态一样,走在人生的危险边缘。它有着一种共通性,包括像爬楼的杂技,其实也是卡西莫多生活状态的外化,因为卡西莫多就是每天攀爬在巴黎圣母院顶的那个怪人。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杂技

这些表演者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有许多是从运动员或者杂技演员、体操运动员转行过来的。在20年前原版的《巴黎圣母院》里,就是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声大噪的高动能七人团(Yamakasi)。著名的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1959—,法国著名导演,代表作《这个杀手不太冷》)曾经根据他们7个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电影《企业战士》(Yamakasis),这部电影在欧洲的青少年当中产生过很大的反响。

“唱的人不跳,跳的人不唱”

《巴黎圣母院》里彻底体现了法语音乐剧的“唱的人不跳,跳的人不唱”,把歌与唱完全分离的特点。它强调了一种专业技能体现。这个特点在法语音乐剧里面是比较普遍的。

坦率讲,这对这些舞者的体能要求非常高,不可能做到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整个剧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而他们歌唱的时候也不参与任何的舞蹈,舞蹈的演员完全不参与歌曲的演唱。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非法移民》

在《非法移民》(Les sans-papiers)、《愚人庆典》(La fete des fous),还有《奇迹宫殿》(La cour des miracles)、《爱之谷》(Le val d'amour)等几个大场面的段落当中,舞蹈几乎是演出的全部内容,很多人物的内心状态其实都是通过舞蹈段落表达的。

比如,菲比斯唱的《心撕裂》(Dechire),用几个灯柱呈现出他的身后的几个男性舞者跳出的剧烈的现代舞。因为这些男性舞者身材非常好,跳的也非常好看,表达出了菲比斯痛苦的内心和纠结的选择,而这显然是菲比斯人物内心的舞蹈外化。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心撕裂》

而《非法移民》通过舞蹈则展现了他们作为流民的痛苦无助,有时是一种痛苦的宣泄,有时又通过翻滚的动作表现出非法移民在遭受毒打的状态,把人物的痛苦得以舞蹈的外化。在《波西米亚人》(Bohemienne)的歌曲当中,通过舞蹈,展现了波西米亚姑娘的野性与生命力。

最好的例子无疑是《奇迹宫殿》这场。波西米亚的乞丐们白天装成了聋子、盲人,但是晚上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地盘,突然卸下了伪装,不仅四肢健全,而且身手非凡。他们用翻飞的跟头和高难度的旋转,表现着身体的反差,仿佛圣迹一般,也成为了奇迹宫殿的这个标题的生动注解。

《巴黎圣母院》的推荐歌曲

最后是歌曲推荐的环节。其实《巴黎圣母院》的歌曲真的是首首耐听,而且我相信大家听得越多,自己喜欢的歌曲也会不断变化。

像《美人》(Belle)和《大教堂时代》(Le Temps Des Cathedrales),以及艾斯美拉达的《为了爱的人而活》(Virve),这些都是最经典的歌曲,我不用说大家一定是都喜欢的。

此外,像其他的很多歌也都各具特色,比如,第二幕的第一首歌《佛罗伦萨》(Florence),也是三个男人在《美人》之后的另一首三重唱,意味深远,把整个《巴黎圣母院》的故事纳入到了欧洲文明史的进程当中,立刻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巴黎圣母院》舞台剧照 《美人》

还有像歌曲《我的家就是你的家》(Ma maison c'est ta maison)。这一首是卡西莫多非常暖心的歌曲,而《圣母颂》(Ave Maria païen)是艾斯美拉达唱的一首非常虔诚的歌曲,把女性的温柔和善良呈现得非常到位。

第二幕当中的《月》(Lune),我觉得是最富有诗人气质的歌曲,也是最符合格兰古瓦这个人物角色的歌曲。弗罗洛唱的那首《一个神父爱上了她》(Etre pretre et aimer une femme),则是全剧当中音乐线条最长,戏剧上也处理最纠结的歌曲。这一刻,让人真的对神父记恨,同时又充满了同情。《上帝是那么偏心》(Dieu que le monde est injuste),这是我心中最令人同情卡西莫多的歌曲。

总之《巴黎圣母院》呈现出了一种惊人的统一感和现代感。这部作品不愧是法语音乐剧当中的经典的经典。

好了,关于《巴黎圣母院》的介绍就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讲述另一部由理查德·科奇昂特作曲的音乐剧《小王子》(Le Petit Prince)

 

本节音乐剧卡片

如果您喜欢本讲内容

可以随手保存下方海报

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同我们一起进入经典音乐剧的世界



文章作者

费元洪

发表文章104篇 获得9个推荐 粉丝1900人

资深音乐剧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费元洪·一听就懂的音乐剧

用40+部经典叩开全球剧院大门

694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