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晓军
2020-01-14·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13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中)
在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将军被美军刺杀后的几天内,我就“刺杀事件”做了几期电视直播节目。可能因为受事发后国际舆论充斥着一片“大战在即”气氛的影响,所以做节目前编导们几乎都希望我多从军事角度谈。于是我就没有提到一个本可以概括描述“刺杀事件”发生几天后事态走向的专业词语:升级威慑。
简单说,“升级威慑”是通过某种手段推进态势升级进而迫使对手做出让步的一种操作。而特朗普政府刺杀苏莱曼尼将军和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副指挥官穆罕迪斯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升级威慑”。从事发后伊朗方面一些激进的言论上看,通常会认为伊朗和与其关系密切的“人民动员力量”是不会让步并要实施报复的,所以国际舆论才会有了那种“大战在即”的氛围。也就是说,一开始国际舆论认为美国所采用的“升级威慑”太低估了对手反击的决心和能力。可随着美国和伊朗陆续发出一些“避免战争”的信息后,那种“大战在即”的气氛也慢慢开始降温了。
那为什么会降温呢?从大的方面可以解释说,因为事发后双方都表达了不希望发生战争的意愿。但这并不能简单说明美国所采取的“升级威慑”就奏效了。从1月5日伊拉克议会做出的让美军撤离的“决议”来看,作为被美国“升级威慑”的伊朗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显然是要美国付出其非法采取“升级威慑”的代价——从伊拉克撤军。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近期让美国付出这个“代价”,比马上对美实施同等的“升级威慑”收益会更大。说的直接点儿就是,让美军从伊拉克撤军几年来一直是苏莱曼尼和穆罕迪斯为之而战的目的。
发表文章224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547人
著名军事评论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