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1-07·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66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王竞尧
如果说在德彪西之后,谁是最具代表性的20世纪的法国音乐家,梅西安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作曲家,也培养和造就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如作曲家布列兹(Pierre Boulez)和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皆是出自他门下。
然而当你随手翻开一页梅西安的曲谱,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堆看似毫无规则的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甚至六十四分音符,伴随着被罗列的厚厚的和弦,忽高忽低的配置,看不到主题或动机的发展,更看不到难以预测的旋律线,这样的作品可能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于是谈起梅西安以及许多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神秘且难以捉摸,20世纪过去了,然而这个阶段的古典乐却依然被很多人所忽略。
成长于艺文之家的天赋少年
梅西安出生于法国东部罗纳河畔的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展现出对于神秘事物与诗歌、剧本的兴趣。他的父亲皮埃尔·梅西安(Pierre Messiaen)是一位英文老师,曾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剧作,于是童年的梅西安着迷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对他来说那就像是神话一般,而这也为他日后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埋下了伏笔,他在宗教中发现,“奇迹事物可说是成百、成千倍增,简直多不胜数”;他的母亲塞西尔·索瓦日(Cécile Sauvage)则是一位诗人,在梅西安出生前,她就预感未降世的胎儿拥有艺术禀赋,于是便以怀孕为主题,写下了二十首诗,并将诗集取名为《萌芽中的灵魂》(L’âme en bourgeon),表达了对梅西安的期许。梅西安一直以此为荣,曾以此诗创作了管风琴即兴曲。梅西安说:“这就是为什么,在她还不知道我将成为作曲家的时候,她会说‘我因为某种遥远飘忽的音乐而受苦’的原因。”
童年的梅西安喜欢听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与拉威尔的作品,在他10岁时,他的和声学老师吉翁·德·吉邦(Jehan de Gibon)送给他了一部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总谱,乐曲中德彪西对于和声的大胆运对年少的梅西安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1919年,年仅11岁的梅西安考入了巴黎音乐学院,主修作曲专业的他虽然是班级中最小的学生,但是他的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对于和声、对位法及管风琴与即兴演奏等学科表现优异,1926至1930年期间,梅西安陆续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各科目的学习并且获得过许多项奖项。之后,22岁的梅西安于1931年时经他的老师马塞尔·杜普蕾(Marcel Dupré)推荐,成为巴黎天主圣三教堂(Église de la Sainte-Trinité)最年轻的首席管风琴师。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8380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